本文与公众号:职场教练柏永辉,同步更新,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本人,微信号:sinbad840628
---------------------------------------------------------------------------------------------------------------------------------
我相信不少的人都听说过这句话:活在当下。可是“当下”又在哪里?这是很多人一直迷茫的地方。
也是很多小伙伴们在洋洋洒洒写下一大堆待办事项的时候,用各种时间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技法来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憋出一身内伤的原因。
即使你拧了番茄钟做完了这25分钟任务,又能如何?即使你这件事情2分钟搞定了,又能如何?
问题出在哪里?你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时间观:你的现在属于哪里?
有些人的“现在”,是和过去连接在一起的,他一直在补救过去的事情;有些人的“现在”,是和未来连接在一起的,他一直在做创造未来的事情;所以你现在的果,就是过去的因造就的;你未来的果,就是现在的因成就的。能跟得上节奏吗?
如果觉得太抽象了,我们举这样一个例子:
请写下你最近的周计划需要做的事情,10件,20件,50件,100件都可以,我不在乎数量。
写完之后,静心四五分钟,重新打开,认真思考一下,你的这些待办事项中:
哪些事情,是你在弥补过去的事情?
哪些事情,是你在创造未来的事情?
吃饭,睡觉,上下班,日常维持性事务不算。
好了,总结一下:
你有多少时间精力是在做弥补性事务的?
比如加班赶进度,或者熬夜做某些欠债的工作?学习英语(大学时代没学好)?想去相亲(大学时代没去相亲)?等等等等。
你有多少时间经历是在做创造性事务的?
比如认识新的朋友,牛人?去看一套新的知识体系的书来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新的技能来拥抱未来变化?和新同事,老前辈喝茶聊天来整合你工作的业务知识体系?然后将这些所做的事情,最终在将来变成自己的效率工具的?
所以光是这点你就可以看到你是生活在过去,还是生活在未来了?
表面上大家都在忙,但是两者的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在填黑洞,一个是在种树苗;填黑洞的行为,最终有可能自己的精力都会被吞噬掉;而种树苗的行为,会因为小树苗的慢慢成长,最后会给你带来各种好处,反过来庇护你的。
因此表面上你在做很多事情,但是大多数事情都不是可以改变你命运的事情,而这类事情你做的越多,你越会被困死。到最后以至于你会有“行为依赖惯性”,遇到真的可以改变你命运的事情,也会习惯性的错过,习惯性的抓不住的。(还记得在海边的石子堆里面捡石头的那位老人吗,他耗尽一生去挑选一颗命运石,等他真的找到了,因为习惯性的动作,又把它扔掉了。)
为什么我一定要去做弥补遗憾的事情?
这是我在和大量的来询者案例中,一直遇到的一个限制性信念,就好比这样一个概念:
我的人生就像一张A4纸张,因为某个失败案例,导致了A4纸张上有一个污点了,而接下去作为人生导演的来询者就开始纠结了,将所有的精力和行为,都投入到如何擦干净这块污点上,反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去描绘自己更加好的未来,于是在花费三到五年洗涤自己污点的行为中,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任何渐长,反而自己突破不了未来的局面让自己更加难堪,所以不少来询者都聊着聊着潸然泪下,为什么自己把自己给卡死了?
放不下过去的果,绝难破当下的因。
我们可以看见:现在的果,是过去的因决定的,而现在的因,又是决定未来的果的。所以:“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就是这个道理:凡夫俗子只在乎股票涨了跌了,但是为什么会涨,为什么会跌,自己不在乎。
就好比家长只会拿成绩单的结果来打孩子,而从来不去认真看每一道错误的题目错在哪里?因为他们看不懂题目,只看得懂分数。
菩萨畏因,讲的是:一个人的起心动念而决定的因,会因影响自己的将来的结果,所以做什么,没做什么,会导致什么后果,非常重要。
我在做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时候,难免不得不夹杂心理咨询的一些知识来引导对方。
所以我会在做背景了解的时候,问来询者这么一个问题:说说你的过去,都经历过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思考一下你的未来,你想做哪些事情来改变你的命运?你准备如何去做?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我相信不少小伙伴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也希望自己改变自己命运的,但是就是搞不定,自己有不明白问题点出在哪里?所以我在带一对一教练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说:
你得看清自己身上的心智模式是如何影响你的行为和兴趣的。
我们简单的做了一个关于心智模式的公式:心智模式 == 你的所处环境 + 你的角色 + 你的情绪 ==> 你的行为
所以如果不明白自己的这套运作体系是如何运作的话,你会被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绑架,到后来自己都不太高兴行动了,因为每一次做事情,都是错的,每做错一次,你的行动效率就会减少一点,然后怎么也行动不了,那么下一步后果是什么呢:拖延症
怎么破?
这是一件内心非常强大的人才愿意去做的事情,那就是将自己的以往经历全都在一张A3纸张,或者A4纸张,或者A0纸张上面,按照自己的人生纵贯线的方式:一件一件写下来,当然写的时候尽可能使用自己的情绪形容词来毫无保留的描写出自己的内心情绪变化,(备注:这类自由书写的自愈行为,通常我只让来询者自己完成,我在一旁守护,确保对方在可控范围,但是我不会去看具体内容,因为写作只是一个情绪宣泄的过程,而不是真的要表达什么,如果你想这么做,请先看完这篇文章再说)
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这(鱼骨图,人生盘点)不是谁都能做的咨询工具,如果咨询师hold不住来询者的情绪,很有可能自己也会被反噬。
当你写完了这么多内容之后,你的过去经历了哪些事情,我相信自己也会吓一跳的:
因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来询者的不开心的经历有好多好多,而开心的事情不是太多,然后往往的结局就是:来询者情绪失控,眼泪水不停的流,作为自己人生的主演,已经演了一半了居然是一部烂片+悲剧片+苦情戏,这时候怎么办?
这时候咨询师可以上场了,当然如果你自己可以理性到能同时出来两个分身的自己帮你一起做自我盘点的话,效果也是可以的:
如果听不懂我这句话的意思,请查看“六顶思考帽”的知识框架。
基本的思维分析方式如下:
当我发现我有些快乐事情的时候,他们奠定了我的现在,我能不能继续持续下去这个行为?
当我有什么悲伤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也拖累了我的现在,我能不能开一份问题清单,将这些问题清单的解决level分为:
短期可以解决,中期可以改善,长期无法避免那就减少和避免触发条件。
光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我相信很多人在某一段人生经历中,他一直是失败的,而且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成王败寇”的社会共识下,作为一个失败者能活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这类人最终为什么会成功了?是因为他们具备将不好的经历,经验教训和伤害转化成自己宝贵财富的能力,而不是就失败,言失败。就检讨而检讨。
有谁看过雷军的人生经历不?有谁看过《九败一胜》不?所以知道中国有多少失败的家长,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失败,最后孩子的最佳决策就是:不尝试 就等于不失败,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同样我也可以在不少优秀的人身上看到他们三到五年内危机,我们需要担心的事情就是:我会不会死在我的优势上?我在这里点到为止,如果你的头脑知识库中有大量企业倒闭的案例积累的话,我相信你是能明白我再说什么的?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仔细思考一下:你的行动待办清单,看看你真的需要去做那些事情?
所以今天是过去的果,今天也是未来的因。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个起心动念,就是成佛成魔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