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尝试,如何更高效的学习新的知识。
在网上,我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最后经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一些心得。
用这篇文章记录这些心得。
我的学习方式,大致分为以下步骤。
收集
收集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
- 收集到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
- 将信息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逻辑组织起来
通常可以找到别人已经组织好的成果,比如:攻略、教程、指南
这个环节,别想太多,尽管收集资料就好了。
泛读
上一步已经收集到了资料。
这一步,就需要耐心地、一字一句地,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有组织地阅读。
以前我会犯一个错误:对一个东西还没有大概了解的时候,就一边读一边写笔记。事实证明:这样效率很底下,并且很容易陷进去,会导致自我怀疑,因没有成就感而焦虑、失去信心,进而放弃。
所以,泛读这一步,关键在于读。
不用做笔记,只需要一边读,一边理解,让脑子对这件事情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从宏观的角度先理解一个东西。
也要记住,你不仅需要阅读这门知识的权威教科书,也应该阅读相关人员的学习经历、经验心得、论文等。
这可帮助你更快地学会、更好的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建模
我平时泛读完了之后,脑子可能已经有些糊涂了,像一团浆糊。
这是正常现象,大脑也需要休息,千万不要焦虑和自我怀疑,大脑记忆和消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要学会接受。
这个时候,我会选择放空大脑,把这件事情给忘掉、丢掉,然后,娱乐、健身、睡觉。
等到第二天……
基于昨天泛读留下的记忆,以及你对新知识的大概认知,建立一个模型。
我会使用xmind(思维导图工具)来建立模型。
当思维导图完成,便是我对新知识的整体理解,也是这个知识的大致框架。
当然,这一步不可能纯靠记忆来完成,应该是先根据记忆,画出大致框架,然后选择性地回顾昨天收集到的资料,对框架进行改善。
只有对新知识有一定了解,才可能建立出模型
在随着对这门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深,以及这门知识本身可能发生了更新,所建立的模型,也需要跟着更新和完善,这一点要切记。
建立模型,就是对某个知识建立全局观,拥有全局观后,你就能够高效地往深处研究,并知道自己当前处于哪一级别。
实践
建立模型之后,需要根据模型所指出的方向,一一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梳理模型中各种概念和联系,加深印象与理解。
实践这一步非常关键,一定要耐心、细心、事无巨细。这一个环节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要对关键知识点和经验做好笔记。
实践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会继续去查阅资料。
这时候,就能够再次完善模型。
思考
当模型经过实践,不仅模型被完善了许多,就连脑海中无形的模型,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完善。
经过实践,我们也一定会得到一些经验、得到对这门知识的特殊理解。
带着这些理解,我们进入思考环节。
这一步,基于模型,大胆提出想象,创造论点,然后一一论证。这将会是我们在这个领域中独特的见解。
精读
一般来说,人脑的记忆能力不是完美的,随着时间推移和新事物的涌入,我们原先得到的知识可能会被遗忘。
比如上面,我们已经实践与思考过了,其中有些细节,我们可能会忘记。
此时,我们等思考环节结束之后,可以重新拿起最先收集起来的资料,一一精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读,是用来查漏补缺的,把一些泛读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知识补充到脑海中。
完成精读,才是对一门知识真正熟练的标致,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不解之处,尽可能地去请教大牛。
积累和输出
完成精读,我们一定已经对这门新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了。
接下来是积累和输出。
举个例子,这就像是学英语,学完语法、对英语和英语文化有一定了解、形成模型之后,就需要开始积累词汇量。
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边积累,需要一边记录。
然后一边写日志、博客,将你所掌握到的东西输出出来、描述出来。
写博客一定要条理清晰,这样便于自己未来阅读,也便于其他人理解。
温故
当你使用高效学习的方法,学习了一门知识,但直接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并没有去应用他,或者你放假旅游好几个月…
几个月后,你可能就没有感觉了,有些知识也开始遗忘。
这时候,你原先写下的博客就非常重要,它能带你回到当初的思维,并且如果你博客的条理足够清晰,深埋在记忆中的知识便会很快恢复过来。
知识管理
最后,有效的知识管理也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有条理地将自己的知识体系组织起来,相关的资料、文章、视频、图片,要一一归类放好,便于未来复习与温故。
对于自己的研究、实践,也需要科学地分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的方法论并不确定,但只要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就能够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