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有病需要看医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源于我们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对疾病的恐惧。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看病这事,千成别用力过猛,事实上,92%的不适状况,我们自己就可以解决!
现在看病求医,通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西医,西医着眼于症(真正的疾病,是一种结果)的治疗,是事后治疗,是结果控制,需要许多检验仪器与设备的参与;一种是中医,着眼于状(不适症状,尚不到病的程度,是疾病的起因)的改善,基于身体整体状态进行判断,是事前预防,是过程管理。
一般情况下,一个不太舒服的人身上很少只出现一种不适症状的情况:我们在头疼的时候,脚也可能在疼,可能还有眼花、胸闷、气短的情况。事实上,一个多年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并发有视力受损、血管性病变、神经性病变。
我们真生病了,一定会去看医生,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但是,在看病前,我们有必要先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医生是好的、合适的医生?
我们先不从专业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几个场景:
场景一,古代官员皆良医。在古代的公堂之上,一个人突然生病了,这个时候,身着县令官服的七品堂官大人,拿出了针灸盒、刮莎板,几针扎下去,刮刮莎,按摩几下,病人好了。在古代,有这本事的官员很多,似乎七品以上官员都具备这个能力,古代官员都是好的医生!
场景二,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面,小孩子生病了,感昌发低烧,老人说,给孩子一碗姜汤就可以了;积食了,躺在床上,按麻一下就可以了;胃酸过高烧心了,吃几把红皮生花生就好了,似乎很多老人都有这个本事,于是乎,老人都是好的医生!
场景三,久病成良医。一个生病了,就会主动去研究自己身上的病的方方面面,研究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成了这个方面的专家,就能从自己的饮食、运动、休息、情绪等因素方面进行自我干预,从而控制甚至是治疗自己的疾病,这就是比很多专业人士还要专业的专家了。
既然,古代官员、家中老人、久病之人都可以解决好多的不适症状,似乎都从某些方面具备了医生的作用,那么,我们平常一有病就求医,一有病就去诊所、医院,是不是真的用力过猛了呢?
事实上,是的,我们在生病看医生的时候,无论大病小病都找医生,比方说,小孩一感冒、一发烧,马上送儿童医院;身体一有不舒服,马上去看医生,确实就是用力过猛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现代医学对健康的贡献率仅为8%,而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自我保健意识的贡献率高达60%,此外,环境因素、气候因素、遗传因素的贡献率为32%。
现代医学把生病这事进行了分类,一是生病,出现不适症状,这占了30%;二是心病,即心理、情绪出现了问题,这占了60%;三是违背天地人伦,违背自然规律,从认知上产生了偏差,换句话说,就是信仰缺失,这占了10%。
而生病的30%中,三分是真,七分是假,这样一来,真正的病只有9%(30%×30%);其它因素(假病30% ×70% + 心病60% + 10%信仰缺失)91%,这与世卫组织的统计大体吻和。
人真正生病了,是确实需要专业医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背景来解决的,但这部份仅占8%至9%;而剩下的91%至92%并非是真的生病,是因心理、情绪、认知等因素造成的,这部份是不需要专业医生来解决的,我们自己就能很好的解决:
因为所有的健康知识、所有的思想因素、所有的心理情绪、所有的行为方式、所有的运动习惯、所有的饮食等等,这一系列的影响健康的因素,事实上都受我们自己控制,我们控制好了,我们就是健康的。
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坚信,我们的健康取决于自己,不要再把什么问题都推给医生了,医生是无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