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念头始终植根于我基因深处,是对父亲斐然文采血脉上的延续,是对奶奶民间故事传承上的坚守。曾经在田间麦陇,边清理杂草,边构思我的故事;曾经在教室课堂,边学习边琢磨我的小说;曾经在工作现场,边处理工作,边组织我的思路。即使结婚之后,有了孩子要照顾,有了一日三餐要准备,写作的念头,也未曾有一刻与我分离。
然而,念头始终只是个念头,虽自诩心中有笔如椽,却从未付诸笔端。私以为写作是极其神圣的事情,纵然不必沐浴焚香、净手洁案,也得有自己一间小屋、一方小桌。只是存世数十载,或者与姐妹共床、或与同学同寝、或与同事同宿,直至今日也就是侥幸能与爱人在帝都置下一房,不至于流落街头,遑论有一书屋供自己落笔急书。
写作总归还只是个念头,倒不仅仅受外物所累,更受制于自身的能力,虽心有不甘,然力有不逮。常常灵感倏忽而至欲直抒胸臆时,却搜索枯肠难成段,白白耗到灵感消失了踪迹。每每此时,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然而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不仅抛弃了纸间墨香,也不曾用好指尖便捷,已经许久不曾品读一篇好文,不曾写下一则日记。时至今日,纵然觉得自己还可以写下一些文字,然想要连篇累牍却是不能,不仅没有那个时间,能力也是不能达到的。
媚于尘世,为五斗米折腰,庸庸碌碌中,青丝催白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闭关”期间,大家纷纷重拾喜好,或研习厨艺,或沉醉游戏,或捧起书本,而我写作的念头又疯狂的滋长。这一次,我不再“文人相轻”,放下心中不知从何而来的傲气,从基础理论开始学起,相继听了几个爆文作者的授课,从中受益良多:
一是要接受自己起初的不完美。作为完美主义者的我,总是追求 “语不惊人死不休”,常常在个别字段的修饰上百般琢磨,反而忽视了对文章谋篇布局的把控,导致文章逻辑性不强,甚至中途夭折。
二是要对外“秀”出你的文章。我是习惯于“敝帚自珍”的,写过一些文章,有过一些心得,但是从未与人分享,害怕别人的评判,因此,时至今日,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写作、有没有写作能力,还是个未知数。
三是要让行动代替心动。老公说,我是行动的矮子,我竟无法反驳。立过不少Flag,却从来坚持不超过一周。于是,学画画仅是交了钱,买的书都没有翻开一页。不安于现状与得过且过是共存于我身的矛盾存在。
四是要发掘驱动力。一直不想把写作变成自己谋生的工具,就怕稀释了对她“喜爱”的纯粹,但因没有利益的驱动、没有生存的需要,导致写作与我而言也仅是一个执念,从未实践。
今天,我以赚钱养家为名重拾秃笔,希望能写尽所思所感,得到大家指点,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以此为家人谋取更好的生活。
坚持写作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明年此时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