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卿国生 卿碧军
目录
第一章 苦竹村与龙珠祠
第二章 龙珠祠起源
第三章 龙珠祠建筑
第四章 龙珠祠神像与传统风俗
第五章 龙珠祠传说
第六章 龙珠祠非传说
第一章 苦竹村与龙珠祠
欲谈龙珠祠,必言及苦竹村与零陵卿氏的历史。
苦竹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的自然村落,它有着约一千三百年左右的建村史,它是零陵卿氏的祖源地,它是零陵卿氏的摇篮。钟潇湘之灵,蕴零山之秀,苦竹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潇湘零山世泽后胤,卿氏子孙瓜瓞绵绵,仁深累代,英贤济济,诗书耕读,各领风骚!驾前指挥实瓒,庠生良佐,指挥使、总镇、银青光禄大夫子材,驾前指挥使子仲,绥阳邑宰孙颛,湖口巡守康先、康秦(明洪武二年《姬氏堂·卿氏门族谱》载“康成”苦竹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的自然村落,它有着约一千三百年左右的建村史,它是零陵卿氏的祖源地,它是零陵卿氏的摇篮。钟潇湘之灵,蕴零山之秀,苦竹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潇湘零山世泽后胤,卿氏子孙瓜瓞绵绵,仁深累代,英贤济济,诗书耕读,各领风骚!驾前指挥实瓒,庠生良佐,指挥使、总镇、银青光禄大夫子材,驾前指挥使子仲,绥阳邑宰孙颛,湖口巡守康先、康秦(明洪武二年《姬氏堂·卿氏门族谱》载“康成”。夫妇徙居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七品职官扬珠,领兵伐广西木寨的武举觉廷等等无数杰出的卿氏先辈,不胜枚举!
零陵卿氏的开山鼻祖信近公之玄孙子材公殁葬苦竹村,其配享殿龙珠祠始建于苦竹村塘角。
唐初时期,原籍金陵上元县马船埠,职居仓部郎中的信近公,贬任永州牧,任后归隐永州府零陵县西乡,埋名隐姓,易卿为姬,避世而安,定居咸阳里苦竹村,休养生息,繁毓后胤。至第三世祖“忠”字辈的忠良、忠厚、忠佐等六弟兄,各以爨居,开枝散叶,另辟麻泉塘、老白茅井、白果蔸、底下町、茅屋村等古村落。
五世祖子材与子仲二公,材公官拜指挥使,职授总镇;
唐至中叶,节度强悍,屡相跋扈,材、仲二公受当朝奸佞之害,冒奏谋反,帝召祖入觐,诬罪成狱,蒙罪罹难,削职斩首。帝后省材、仲二祖之无过,尽节大唐,为嘉其忠义,特敕封子仲公金紫光禄大夫,敕封子材公银青光禄大夫、谷山大王,复赐卿姓,郡望内黄。荣上封下,得丧还乡。
子材公与夫人李氏合葬于苦竹大庙后,地形二龙戏珠,酉山卯向,兼庚甲分金。同时在前亭后殿的规制下,于苦竹村塘角始建龙珠祠,立祠供奉子材公神像,享受世代香火。子材公因受权悻之害,忠贞难泯,盖以灵显,祷无不应,叩无不灵,故被土人尊为神。
明洪武初年,才远公等弟兄三人(一人即灌阳卿氏始祖闰山公,另一人徙黔。),因思念故土,由浙江仁和县返零,定居旧宅苦竹村,其后才远公组织卿氏后昆与当地被子材公德泽者之土人,移建龙珠祠于苦竹村外小河西岸。龙珠祠殿宇堂皇,历代香火鼎盛,备载零邑县志。
明洪武初年,才远公等弟兄三人(一人即灌阳卿氏始祖闰山公,另一人徙黔。),因思念故土,由浙江仁和县返零,定居旧宅苦竹村,其后才远公组织卿氏后昆与当地被子材公德泽者之土人,移建龙珠祠于苦竹村外小河西岸。龙珠祠殿宇堂皇,历代香火鼎盛,备载零邑县志。子仲公殁葬苦仔林,地形猛虎下山,与祖婆经氏同棺。另一说子仲公葬于屋崽脚。仲公配享殿建于白果蔸,现庙宇早已被毁,原址一片荒芜,荒草萋萋,昔日辉煌之殿宇已不复存焉!
第二章 龙珠祠起源
龙珠祠座落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苦竹村东,小河西岸古石拱桥边。古名楚南永州府零陵县兴平乡咸阳里三甲苦竹村龙珠祠,系零陵卿氏之祖祠,主要纪念唐朝御前指挥使、奉旨伐蛮职封总镇、御封银清光禄与大夫谷山大王的五世祖卿子材公而建。
黑风峒,本地人称西王花大岭,地理上属南岭山脉,连绵数百里,共有七十二峒,峒峒相连,密道无数,每峒峰峦叠嶂,道曲坡陡,关隘险要,怪石嶙峋,真是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且山中多毒蛇猛兽,吸血蚂蟥、异蜂怪蛛不可胜数。林中邪气迷障吓人,三尺外见声难见人。南蛮祖居此地,天生心刁性野,身壮力蛮,爬山越岭如猿敏捷,过涧涉水如履平地,时常组队掠侵大唐疆土,杀人越货后速返归峒,官家屡剿未果,急报朝庭,唐皇震怒,令指挥使卿子材伐蛮扫峒,职授总镇。
子材祖回至家中,言及此事,面露难色,全家坐立难安,但圣令如山,急与弟子仲入密室商议,忽听门外叫门声,兄弟俩开门一看,竟是从未说过话的长脸哑吧二弟,仨人相拥而泣,良久,坐下复议。哑吧说“哥、弟,您俩领令出征,楚南地险人恶,气候怪异,虎猛蛇毒,我虽不才,愿随哥、弟军中侍候。”材、仲两二人不允,哑吧伏地而跪不起,材、仲二人只能应允。择日拜别祖宗及父母,祭旗点将,挥师楚南。子材祖回至家中,言及此事,面露难色,全家坐立难安,但圣令如山,急与弟子仲入密室商议,忽听门外叫门声,兄弟俩开门一看,竟是从未说过话的长脸哑吧二弟,仨人相拥而泣,良久,坐下复议。哑吧说“哥、弟,您俩领令出征,楚南地险人恶,气候怪异,虎猛蛇毒,我虽不才,愿随哥、弟军中侍候。”材、仲两二人不允,哑吧伏地而跪不起,材、仲二人只能应允。择日拜别祖宗及父母,祭旗点将,挥师楚南。
军行月余至永府,子材祖首选祖宅苦竹村安营扎寨,号令三军,设置警戒,固守要冲,不得扰民,违令者斩,并派出细作,探察敌情,绘制地图,准备开战。
苦竹村位于永州府零陵县西南兴平乡咸阳里三甲,村旁有仁吉岭、凤凰山、风皇岭、白竹凹、新包山等山岭,门前有石期河支流,小河流形似玉带绕村而过,确系风水上佳之地。
子材祖坐镇中军帐中,三兄弟分析着各处细作送来的情报和地图,拟定作战计划,商量排兵布阵。同时为使兵马能适应楚南恶劣气候环境和丛林作战,安排军队做适应性训练。
时机成熟,征战开始,子材祖继承了高祖信近、曾祖指挥使实瓒公雄风,每次战斗根据作战计划,皆士身先卒,奋勇杀敌,整个战场吼声如雷,山摇地动,血流成河,杀得南蛮望风而逃!数年血战,平定了七十余峒,南蛮仅余大栗湾总巢,遂层层设防固而守之;材祖几攻无果,正无计可施之时,哑吧弟唱诺入帐,两兄弟贴耳细语,决定三日后进军大栗湾。哑吧弟令厨子煮饭三锅,置入林中,然后焚纸燃香做法。三日后,鸣炮三通,大军整队进发大栗湾,沿途未遇抵抗,只见腐尸烂衣和丢弃的粮草枪械。材祖甚觉怪异,不知何因,疑惑不解,遂令人询问土人是否有军队在此打仗,土人回答无军队开战,只是前二日有漫天蜂群而过,故留下如此景像。
于是乎,材、仲二公借哑巴老祖之力,兵不血刃,未损一兵一卒,巧破南蛮总巢!从此,黑风洞数百里土地拼入了大唐的版图。
这就是零陵卿氏家族世代相传的神蜂退敌的故事!
平定黑风峒,材祖功高震帝。黑风峒平定之后,材祖兄弟奉旨屯军楚南,军屯耕作,操练兵马,养精蓄锐,驻守要冲,固唐疆域。正因如此,固受朝中奸佞谗言,冒奏材、仲二祖有反叛之心,存图谋不轨之意,唐皇不分皂白青红,召祖返京,削职入狱绞首。六世祖孙颛扶棂返楚,葬父于苦竹村前小河边圆形石山脚,在父墓旁搭庐守孝三年。平定黑风峒,材祖功高震帝。黑风峒平定之后,材祖兄弟奉旨屯军楚南,军屯耕作,操练兵马,养精蓄锐,驻守要冲,固唐疆域。正因如此,固受朝中奸佞谗言,冒奏材、仲二祖有反叛之心,存图谋不轨之意,唐皇不分皂白青红,召祖返京,削职入狱绞首。六世祖孙颛扶棂返楚,葬父于苦竹村前小河边圆形石山脚,在父墓旁搭庐守孝三年。
驾崩,少帝登基,始觉材、仲二祖无过,重复原职,再享厚禄,立祠塑像,世代供奉;诰封祖婆李氏为诰命夫人,敕封子材祖为银青光禄大夫、谷山大王,子仲祖为金紫光禄大夫(仲祖配享殿在白果蔸白果庙,现遗址无存。),并复赐姓卿,郡曰内黄,土人被其泽者与后昆始建龙珠祠于塘角,享祀香火,世代香火鼎盛。
明洪武元年(另一说明洪武七年),壬十郎之子才远公兄弟三人随洪武大军杨璟部由浙江仁和县徙永入零,深思先祖故土,复归旧宅,移修子材祠于苦竹村前小河西岸二龙戏珠地,宏开祀事。
第三章 龙珠祠的建筑
龙珠祠由塘角移建于苦竹村前小河西岸的二龙戏珠地。在苦竹村前面小河边,有约六千平方米的圆形山,人称龙珠,山上古树参天,松翠柏绿,竹高节亮,遍地奇花异草四季常青,花香不断。枝头上的鸟儿整天唧唧喳喳鸣唱不休,时而啪翅展羽树间飞跃,时而俯冲觅食。在上游四百米处,从岩门前发源流经长吉头、英塘等村的弯弯小河与风皇岭脚下的清清小溪相拥相融在一起向南微转半圆,象一条银色玉带缠绕在龙珠腰间,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大鱼小鱼欢畅地在水中游弋,有的亲吻河底鹅卵石,一动不动,有的跃出水面,溅起阵阵银珠散落河面,那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地向四周荡漾,扩散至岸边与远方。
龙珠北面的仁吉山象一条穿着翠缘色盛装的雌龙摇着曼妙的身躯乘着微微的北风迈过由数块约长2.8米,宽0.6米,厚0.4米的接龙桥婉然而来,接近龙珠。
东南面的禾木山拖着风皇岭象一条粗壮雄龙顺着东南风呼啸而至,雌雄两龙相遇龙珠,在龙珠挥动下,有时张嘴摇头,有时身滚摆尾,有时水中吐珠,有时云中呈瑞,各种造形美不胜收,目不暇接!鲤鱼打挺跳龙门,开门迎状员,五马进宝庄,应有尽有,这就是双龙戏珠。
据苦竹村耆老所言,零陵卿氏古老代龙珠北面的仁吉山象一条穿着翠缘色盛装的雌龙摇着曼妙的身躯乘着微微的北风迈过由数块约长2.8米,宽0.6米,厚0.4米的接龙桥婉然而来,接近龙珠。东南面的禾木山拖着风皇岭象一条粗壮雄龙顺着东南风呼啸而至,雌雄两龙相遇龙珠,在龙珠挥动下,有时张嘴摇头,有时身滚摆尾,有时水中吐珠,有时云中呈瑞,各种造形美不胜收,目不暇接!鲤鱼打挺跳龙门,开门迎状员,五马进宝庄,应有尽有,这就是双龙戏珠。
据苦竹村耆老所言,零陵卿氏古老代传,龙珠祠二龙戏珠地形的两条龙皆系火龙。
龙珠祠就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占地约八百平方米,坐北向南,原祠为盛唐时斗拱结构,飞檐凌空,青砖红瓦,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堪称古建筑一绝。主祠系一楼一底二层结构,整体呈向上三级,沿大门十级台阶拾阶而上,一级为厢房,二级为议事厅,三级为神像殿堂,主神像红爬爬子材公左侧竖立“皇敕银清光禄大夫、谷山大王之神祠”古碑。祠堂门口左右各蹲一巨形雄狮,左侧雄狮左耳呈晶白色,该石狮旁竖立一通约高2米、宽1.4米的古碑;右雄狮右耳呈银白色。祠前有长12米、高6米的巨形风水屏风墙,墙上精心描绘着多种神话壁画。祠左前方古石桥旁立有一块高2.4米、宽2.0米的巨形万字碑,记载着零陵卿氏家族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该碑正面有额头撞击留下的约一毫米深的凹印,凹印中可见清晰的头发丝痕迹,当地人称万字碑或仙人碰头。祠堂对面右前方有一戏台戏楼,戏台《功德碑》上记载着修戏台戏楼的信息,戏台右侧有香、醋、纸、烛的商铺,右边是入阁亭,还有石鼓、石础、石墩、石条等古文物。
第四章 龙珠祠神像与传统风俗
龙珠祠是卿氏五世祖之享祠,祠主卿子材坐在神殿的主位,神像身高6.8尺,头部能作三百六十度旋龙珠祠是卿氏五世祖之享祠,祠主卿子材坐在神殿的主位,神像身高6.8尺,头部能作三百六十度旋转,眼若铜铃,目光似电,能看四面八方,红脸,着红袍,后背有一方洞,系神主心脏,内置虫草、人参、朱砂、鹿茸等珍贵药材,每五年换一次,需六两白银。神主手握7.8的银枪,面前有三尺多高将台,上面放着用红丝绸包的总镇虎头大官印、令箭、兵符;将台前置香炉一尊,拜垫三座。将台右边立着一个左手执册右手执笔时刻听令得土地神。在主神的两侧,坐着四大金钢,它们约六尺二寸高,头带银盔,身着盔甲,手拿兵器,随时听从主帅号令。
龙珠祠自建立以来,就成为了族人的议事集中地,族中诸事都在议事厅进行,每次集会主会首率各副会首从入阁亭进神殿,各人给神像按古礼仪焚香叩首燃钱化纸,后端坐仪事厅议事,坐姿不得随意而为,更不能嘻闹,否则后果严重。会首们聚会主要是讨论安排族中常规祭祀,如春秋两祭,六月换袍或族中某村遇到重大变故商量应对策略。
零陵卿氏谱牒载:“…公六月初六寿诞。”每年的六月初六日是给主神换袍或晒袍的日子。换袍一般是香客许愿而换,如果没有香客许愿换袍,就为主神晒袍。香客许愿的袍必须是当地最有名气的蓬匠精心诚意而做,做前蓬匠必须沐身净手换衣焚香化纸,每次停顿后续做,又必须净手再做,如果没有如此虔诚之心,其后果堪忧。换袍时,一定要有老苦竹人在场,若大人无时间在场,小孩子也去一人在旁侍候,扶着主神头部才能更衣换袍。据传,有一香客许愿为主神换袍,为省去给老村侍候人的红包,就自主为主神换袍,然而当其刚接近主神头部,主神头部突然低下,吓得香客滚下神台,回家后就一病不起。从此后,这就形成规矩,因为固定神像头部,神像后脑装有机关,这机关只有老村人知道。
每年的清明节,是族人和香客祭祀祖宗最集中的时段。明洪武二年《姬氏堂·卿氏门族谱》载,明朝时每年的清明节,是族人和香客祭祀祖宗最集中的时段。明洪武二年《姬氏堂·卿氏门族谱》载,明朝时期零陵约有二十个村落,至清朝约有三十多个村,中华民国十四年《卿氏族谱》载有四十八村。每到清明节前一个月,主会首邀请组织各村和外徙宗亲会首集会龙珠祠议事厅,讨论协商本年度祭祀议程。决定祭祀的火炮、乐队、龙、狮、戏班、高跷队等的具体执行人。据传每年都有多起乐队、狮、龙、高跷队随扫墓队伍浩浩荡荡前进,一路鼓乐震天,炮声轰鸣,狮翻龙滚,仙乐悦耳,高跷逗孩,引得沿途民众注目,获得高度赞誉。扫墓队伍凌晨从苦竹出发,首赴鲁木塘五马归槽,再去三塘螺丝吐厣,中午回龙珠祠就餐,下午续祭全一夫妇和各代老祖。晚上则群聚戏台前欣赏名戏。
关于看戏,零陵卿氏世代传承,红爬爬离其宝座,族人必以虔诚之心祭拜,然后请他离神座出右门,坐在神祠大门左首位看戏,戏曲结束后,则拜请红爬爬离座,从左门而入再恭送至主殿复其神位。
每年清明费用都是本地和外徙族人中望者赞助,广西灌阳宗亲最多,同时,受龙珠祠庇佑泽惠者以及香客亦自主捐募,这样的传统风俗一直传承至解放初期。
龙珠祠还有很多这样的优秀传统,如全族人同舟共济,一家有事,全族共担,一人遇灾,八方支援。
第五章 龙珠祠传说
龙珠祠自建立以来,祠主灵验无比,百求千应,春祀秋尝,吸引方园数百里的香客,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现略择数例,分述于后。
第一节 卿家外甥李家舅
零陵卿氏旧牒载:“妣李氏,生殁失考,与夫同墓,生一子,孙颛,逐开垦籍业于斯”。又有谱载“…妣皇封李氏,诰命夫人…”。这是代传之家族史料,但在零陵祖籍地至今口耳相传,卿氏是李家村的外甥的传说,这是何故呢?
原来与龙珠祠隔河对岸的李家村有一大户人家,当地人皆称其家主为李大老爷。李大老爷有良田千顷,家赀万金,附近各村住户多为其佃户。李大老爷家养育一豆蔻年华的女儿,此女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才学胜李杜,超岳母刺字之懿德,逾天波府佘太君之智慧,故而声名遐迩,远近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小姐虽系大户人家之千金,但无大户千金之陋习,自己的事总是亲力亲为,从不麻烦下人代劳。
李大小姐日常至小河边洗衣,成了这位千金小姐生活中的一李大小姐日常至小河边洗衣,成了这位千金小姐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一为观揽田园风景陶冶情操,其二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体能,其三为沿途与村姑村嫂熟络了解世事情态,悉知社会变故,所以只要家人换下衣服,她就拿到河边去浆洗。月落日升,千金又捧盆装衣到河边洗衣,然忽闻耳边有“嗡嗡、啃啃,嗡嗡、啃啃”之声音,千金抬头伸腰,四处张望,既不见人亦不见物,于是她又重新弯腰洗衣,再次出现同样的声音,如此往复循环不绝。当时姑娘尚未在意,照常回到家中做其它的事情。从那以后,姑娘每次到河边洗衣,都有同样的声音在耳边出现。
冬去春来,时光如梭,姑娘把这一现象告诉了娘亲,娘亲抚摸着姑娘头发说:“既然有这样的事,你就答应啃吧!”翌日,姑娘如往常一样来到河边洗衣,“嗡嗡、啃啃,嗡嗡、啃啃”的声音仍然如常而现,姑娘就轻轻应答一句“啃”!“嗡嗡、啃啃”之声即刻消失了。是夜,苦竹村卿氏多人得红爬爬梦中指引,明天早上叫大家到河边烧纸焚香迎亲。
第二天早晨,苦竹村男女老少带着纸烛香蜡到河边焚拜,对河李家大户传出震天哭声,并升起了白帐,原来昨晚姑娘仙逝了。
这样,卿家就成了李家的外甥。
第二节 祠主显灵定山界
零陵旧牒载:“…,郡曰内黄人士,被其泽者,与后昆建立龙珠祠,享祀香火,至今犹盛。…”据老人们代传,我们的红爬爬曾出了一次远门,然后费尽周折方接回安神归位。这是何故呢?
原来距离苦竹村百里之外,陈、唐二姓共有一山界,因战事之故双方离家颇久,兵燹战乱平息后皆回家重建家园,但因山高林密,草木繁茂,无法分清原定之山界,为此争执不休,双方均系当地大姓人家,家族势力旗鼓相当,为争山界多次发生械斗,也曾出现人命伤害案,几次告到官府,官府也无法判案,双方为此花费无数银两,耗资不菲。
这一年,双方又因争山界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冲突,互有伤残。傍村人告诉陈、唐二姓族长,卿家祠堂中红脸爬爬最灵验,既管阴间事,也管阳间事,你们多年为争山界伤过人,花过钱,不如请红爬爬来试一试。双方听了他的话,派人与卿家会首商议,卿家经协商后同意拜请红爬爬出行。陈、唐两家择日请和尚道士念经开路,乐队伴奏随行,一路燃放炮竹,用八抬大轿抬着红爬爬,在卿家会首伴送下去确定山界,两天后方抵达目的地。陈、唐两家主事人焚香烧纸请爬爬下轿,说明缘由,讲出请求,然后再次焚香燃纸,只见一片燃烧着的纸钱飞向山边的枯草,枯草被点燃,一条小火龙向山中慢慢地延伸,烧出一条小路,小路的正中露出原有的老界碑,陈、唐两家喜不自尽,多年的仇家,握手言和。为此,陈、唐两姓不顾卿家会首的反对,决定在他们那里建庙供奉红爬爬,迟迟不送红爬爬回龙珠祠。卿家主会首只好速归,召集各村会首,商量对策,大家只好以同样的规格,自己把红爬爬接回来。从此以后,卿氏家族再也不让红爬爬出远门了。
零陵卿氏家族尚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留待来日分解再录!
第六章 龙珠祠非传说
龙珠神祠既有美丽的传说,也有非传说。苦竹村八十余岁的卿保生老人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中华民国初年六月初六日,一叶小舟载着着四个人,两中华民国初年六月初六日,一叶小舟载着着四个人,两个船夫和两个乘客,在石期河洪波中顺流急飞,经过北门口的两河口,冲过东湘桥,舟至大车头靠岸,跳下一个船夫,背上纤绳,纤夫弓腰曲背向前急行,舟上船夫使劲挺篙,小舟逆水而上约走了一公里路,小舟到古石桥靠岸,两位乘客急冲冲走进龙珠神祠的入阁亭,将手中的纸蜡香烛和雄鸡递给守祠人,叫他快快准备,然后俩乘客一步三跪拜上龙珠神殿,在红爬爬面前不停叩首磕头,守祠人把纸钱摆在地上,杀鸡淋血,燃香点烛,叩首人边烧纸边喃喃细语良久,守祠人怎么扶他们起身,两位客人就是不起。守祠人仔细一看,这两位香客就是当时零陵县最著名的唐基尧戏班班主唐基尧和他的经纪人师爷。唐基尧戏班共有五十余人,生、末、净、旦、丑各有两班人马,均系当时的梨园名角和一个精通祁剧乐理的乐队,在一个地方演半个月戏,每天演三场,任雇主怎么点戏都不会有重戏,所以在祁阳、东安、道县等地都非常受欢迎。但这年也许运气欠佳,一个月难接三场戏,整个戏班的日常生计都成问题,何况尚须支付演职人员薪水则更是难上加难。听人说卿家龙珠神祠祠主红爬爬特别灵验,许愿求事转运无有不灵,故一年前到红爬爬面前烧香许愿,若戏班生意好,来年爬爬诞辰来献戏三天九场。说来也奇怪,唐班主许愿后,戏班生意就格外红火,今天寿戏,明日喜戏,后天庆贺戏堂会,有时一个地方唱半个月,订单定金排队,累得演职人员、乐队等人伸不直腰,唐班主赚得盆满钵溢。
第二年红爬爬诞辰到了,可惜天公不做美,接连几天暴雨,河水猛涨,龙珠神祠外河水狂浪滔天,唐基尧戏班根本过不了河,于是择地另演,一切准备就绪,台下人头拥挤,人山人海,期盼马上开戏,雇主致辞毕,班主揖首宣布开戏,乐队起奏,司鼓一槌鼓动,鼓面砰地一声破裂了,琴断弦瑟,铜锣禁音,全体演职人员刹时病倒,吓得唐班主三魂升天,七魄移位!还好,班中师爷记得龙珠神祠许愿之事,立即与班主租船赶到龙珠祠忏悔还愿。
苦竹村现八十三岁的原村支书卿富生和夫人李顺秀,他们是龙珠神祠(大庙)学校首届学子,向我讲述了解放初期零陵县政府关于征祠办学,以及他们在大庙读书所见所闻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湖南省解放尚不足三年,百废待兴,首当其冲的就是复兴教育。
在旧中国,零陵县整个西大路称为西乡,偌大的西乡仅仅在水口山有唯一一所规模不大的所谓幼学(即现在的水口山镇中),只供那些有钱人的后代“派坛子”,即学生自带米、菜去学校读书。为了解决老百姓识字读书问题,零陵县政府经过仔细考查,决定在珠山范围内无偿征用龙珠祠、湖塘寺、朱仙庙三处祠堂庙宇为办学基地。从此,巍峨屹立香火鼎盛近千年的龙珠神祠厄运临身。
龙珠神祠地处苦竹老村二龙戏珠地,系龙家、田心、大冲、高福殿、大栗湾等村方圆十数里之中心,且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祠宇恢弘,建筑牢固安全可靠,确系当时开办学校所则基地的上上之选。
零陵县政府拨款紧邻龙珠祠旁修建部分教室、宿舍、厨房、运动场、厕所等基建设施,加上原有庙宇,即建成了一所综合功能齐全的完全规模的小学——大庙完小。方圆十数里五十至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上皆为该校学生。
建校伊始,建筑队首先把原靠龙珠祠左边的入阁亭,卖建校伊始,建筑队首先把原靠龙珠祠左边的入阁亭,卖香、烛、纸、蜡的商铺拆掉,推倒祠前巨型风水屏风墙,立在石拱桥傍的巨型古碑(万字碑或称仙人碰头)被架在河边,成了师生提水、洗菜、洗衣、洗澡等的踏脚板,立在祠门前左边维修祠堂的功德碑当着排洪沟过路桥板,立在红爬爬主神像左侧“皇敕银清光禄大夫谷山大王之神祠”古石碑埋进深土中(最近苦竹村修机耕道被发现后保存)。祠中的石鼓、石墩、石础等许多文物和古石桥上的文物均被推下河中,更不幸的是十来个身壮力强的年青人,将红爬爬放翻抬上石桥上,其后将神像推下石桥后,令人惊奇的事件发生了,红爬爬落水后,不是横躺在水面并下沉,而是直立在河心,并逆流而上,好似上要重新爬上河岸!接着,一具又一具神像被推下水,它们与主神像一样,直立在水面,慢慢地靠近主神像,久久地待在龙珠祠河里不肯往下游去!站在河岸上的卿氏族人和附近的村民,望着往日心中的圣像,默默地含着眼泪注目着这奇特的一幕!有的老太太轻声地抽泣,因为他们世世代代享受着红爬爬的庇佑与惠泽。突然,一阵微风吹来,六尊神像,主神像居中,象在神殿里一样有序排列,随激流缓缓而动,岸上人群象送别远离故土的亲人,跟随着神像群一起送至大坝车村外的水坝,六尊神像被冲下水坝后,他们永远离开了被供奉了一千余年的龙珠神祠。
湘南第一祠龙珠祠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火湘桥宅村
信近公裔第41世嗣孙
卿国生主撰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隆盛镇同心乡洋溪沟
信近公裔第42世嗣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