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男子,因妻子突然离世,悲痛异常,以致茶饭不思,郁郁寡欢,甚至背着家人差点自杀。
家里人在为他到处求医问药无果后,慕名找到“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求他救救这个男子,帮他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朱丹溪向男子的家人简单问询情况后,就开始给他把脉。
他们满怀期待地望着朱丹溪,以为这位名医一定会给出一个治病良方。
没想到,朱丹溪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恭喜啊,恭喜,这位相公已身怀六甲,你们千万要好生照顾他呀!”。
在场的人听完后都目瞪口呆,病人更是放声大笑:“什么名医!竟然说我堂堂七尺男儿身怀六甲,如此胡说八道,分明是个骗人的庸医!”
朱丹溪只是微微一笑,就离开了。
后来这个男子只要碰到熟人,就给他们说这件事情,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
渐渐地,家人发现男子性格开朗起来,饭量也大了很多。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笑话就是治病良方啊!
一个小小的笑话就能让陷入痛苦的病人走出来,与外界接轨,回归正常的生活。
不得不说,心情的好坏对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我们的心情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遇到人生低谷,很容易陷入迷茫:已注定的一切还可不可能再改变?甚至往好的方向改变?如何轻松不费力地拥有一生好运?
从《丰盛》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杨定一,被誉为预防医疗领域的天才,13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巴西利亚医学院,21岁获得生化、医学双博士,27岁担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系主任,其科学成就已达到诺贝尔奖水平。
几十年来,他一直专注于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及成功奥秘,研究了《秘密》、《吸引力法则》等古今中外,所有权威人士的好运之道,参透了这些成功秘诀背后的秘密,并通过《丰盛》,来揭秘心想事成的至简真理。
1、透过呼吸,找回注意力,让生命回到意识源头
无论我们是想要解决日常困惑,还是希望取得某种成就。关键点不在这些“目标”上,而是在影响它们的根源上。否则,就像下面这位守园人一样,一次次花费了力气,却做了无用功。
从前,有一位守园人看守着一座官家园林。
园子中有一颗长得非常好的树,大大的枝丫伸向空中就像一把撑开的伞。许多游人来到园中游玩观赏,都喜欢停在这棵树下乘凉休息。
但时间久了,树下的人有的会头痛欲裂,有的腰酸背痛,有的甚至躺在树下再也起不来了。
守园人亲眼目睹众人在树下休息,不是得病就是亡命的遭遇,知道这是一棵毒树,就决心用斧子砍掉它。
他找来一把一丈多长的长柄斧子,远远地砍倒了毒树。
奇怪的是,不到十几天,毒树又重新长起来了,而且枝叶变得更加茂盛,团团簇簇,煞是好看,还有那说不出的种种奇妙之处,众人见了没有不喜欢的。
由于众人不知底细,看到这么一个好地方都纷纷争着抢着到这树下乘凉,也同样遭到了厄运。
守园人只好再一次把树砍了,只是每次砍完,不久,毒树又重新长出更好看的枝叶来。
一位老者见了,对守园人说:“治病要治本,砍树要挖根。你每次只砍掉毒树的枝干,就像是给它修剪枝叶一样,怎么可能有用呢?”
许多时候,你以为那些枝杈是根源,一次次去修剪它,却不知那些只是延伸出来的表象。
《秘密》《吸引力法则》等成功励志之书,告诉我们要运用物质世界的规律,去争取人生的成功,就必须先找出一个目标,并用相应动机来激励自己。
只是这样一来,不但过程费力,即使达到了目标,也只是短暂和不稳定的。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
但如果我们透过呼吸,用《丰盛》中介绍的简单小练习,将注意力拉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每天都能活在自己内在的更高层面中,就会发现:
任何从心流出来的灵感,本身不仅不会费力,而且带来的启示是永恒的,成功必定会随之而来。
2、保持信念,完全接纳自己,透过信仰活出丰盛
大多数时候,信念是支撑我们生活的力量。
这一天,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那之前的一小时,一分钟,许多人还在街上平静地行走,悠闲地说笑,快乐地享受着当下的生活。
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把所有的平静都被打破了。
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过,也能想象地震来临时,人们的恐慌,这是对灾难的正常反应。
这次的震中在甘肃张掖。当时,有三个农民正在羊圈附近的洞穴里放羊。
灾难来临,在最初的恐慌尖叫过后,离洞口最近的农民先跑了出去。紧跟在后面的第二个农民眼看就到出口了,却被倒塌的土块压倒在地,喘不过气来。
跟在最后的第三个农民被埋在里面,没能跑出去。
幸运的是,他摔倒的那里还一点点稀薄的空气。
只是,这点空气显然不足以维持他的生命,他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此时,他坚信第一个农民一定已经成功逃脱,会很快召集到救援人员。
他努力挣扎,并用手挖地,以尽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就这样,他支撑了十多个小时。
当他快要死的时候,听到了救援的脚步和噪音。
他终于被人们用手挖出来了,随后就完全失去了知觉。
但他最终成功幸存了下来。
医生说,在这样稀薄的空气中存活半小时都是一个奇迹。
当人们问起他的时候,他说他真的认为第一个农民跑出去了,他相信逃出去的农民会来救他。
事实是,在他前面的两个人都没有跑出来,死掉了。
因为相信第一个农民会叫人来救他,有着对生存的信念,通过自我暗示,他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努力争取到更大的生存空间,让他终于等到了救援的人。
当一个人对所期望的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强烈到一定程度,它就成为一种信仰。
让自己轻轻松松的存在,其实就是最高的信仰,也是最高的丰盛。
想要获得轻松,前提是要接纳自己,完全地接纳自己,这是我们最需要的一堂课,也是取得丰盛的基础。
《丰盛》告诉我们,通过对自己的友善,以及一些正确表达的练习,追求创造出一个神圣的空间,让自己轻松存在,我们所需要的自然就流向我们。
3、一直给予,发自内心的慷慨,获得生命的丰盛
把你所拥有的给出去,你拥有的反而更多。
这怎么可能呢?但下面的故事会揭开了我们的疑惑。
一天晚上,远行的僧人来到一个热闹的小镇。
街道上,人来人往。
当他走到一条小巷时,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深处慢慢地移出来。
旁边的路人说,“那个盲人过来了。”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可能连灯光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却挑着灯笼走在路上,岂不是可笑?
灯光近了,僧人忍不住走过去问道:“敢问施主,你真的是位盲者吗?”
挑着灯笼的盲人告诉他:“真的,从来到这个世上,我就没有见过这世间的样子。只能靠触摸,或聆听来感受周围的一切。”
僧人又问:“既然你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挑着一盏灯呢?”
盲人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会和我一样变成盲人。所以,我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的?”
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因夜色漆黑,被其他行人碰撞过?”
僧人说:“是啊。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
盲人听了后说:“但是我却没有被撞过。虽然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替别人照亮路的同时,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撞到我了。”
僧人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是啊,点亮一盏自己并不需要的灯,看似给予了别人光明,却更方便了自己。
这种无私的给予,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得到丰盛。
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丰盛本身就是一种均衡的状态。如果你发自内心的慷慨,在“给”的过程中,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能量的大门,为了达到平衡,自然在流出的同时,会有东西流进来。
在这种流动过程中,自然会创造更多的资源,在照顾到周围的人的同时,还能累积更多的财富。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心上,向内求取。当我们用对了心,不是走向某种成功,而是这种成功在飞速奔向我们。
工作中,当你带着慷慨的心情称赞别人,给人正向的鼓励,最后,你自己反而会更加充满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心情烦躁、焦虑时,可以用《丰盛》中,作者总结出来的科学而简单的小练习,慢慢放松下来,抛开执念,越过障碍,运用心想事成背后的秘密,让我们重新获得生命的丰盛。
当丰盛的生命,滋养人生每一个角落时,你将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他人的光。你所渴求的那些成功、幸福、健康和财富……将不再艰难无常,而是有如神助、遂愿此生。
请相信,你若花开,蝴蝶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