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学的时候,其实还默默的提到过知行合一,这一点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可以看出,原句中确实提到了“行”,似乎也有一点点提到了知,那么问题来了,知到底和行有什么关系,我认为像王阳明先生说的那样,知是行的功夫,行是知之始,也就是说你知道了就要去做,而你做了也会知道之后再做,没错,这正是一个死循环!但是是一个良性循环(夫子说的都不可能恶性循环的好吧?),夫子在现实中经历过这种实际例子,比如说他和弟子宰我的故事。
宰我有一天竟然在白天睡觉!只要没报人名,都觉得他是个猫头鹰,晚上行动,孔子看到了这件事情,看到了这件事情之后,他非常无语的说道:“腐朽之木不可以被雕刻成好看的东西!用一堆动物的大粪堆起来的墙,不可以被粉刷呀!唉,我都不想批评你,批评你都懒得批评!是个人都会听从别人的意见,听其他人说话,而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样的人才真的是好的人啊!”而这一则中,“知”与“行”,有什么样的关系?我认为在这里面,“知”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行”是明白了自己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这里不妨说个小八卦,有没有发现?在我被孔子批评的时候,《论语》里面竟然还把他的名字记上!要知道,孔子看不好的学生,《论语》里面连提都不会提到他的名字,有可能直接以“学生”一词一笔带过!而宰我,被孔子批评了,但是被《论语》记了下来!!!这只能说明一点,孔子依然还看好他!不然不可能把他的名字记上去!所以仔我应该还是个相对不错的学生(嘿嘿)!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面的“知”与“行”的关系又是什么呢?这里面的关系,“知”指的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而这里的“行”,就是“明辨之”和“笃行之”,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先生说的这个似乎更有道理:“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以自有知在!”意思就是,“知”和“行”两者一个都别少,也就是说,你只“知”的话,也就知道“行”了,但你若知道“行”了,那么你便会还知道一个“知”,这就是王阳明所想达到的知行合一,也正是孔子所想达到的知行合一!所以,知行合一就是这样的一个效果,题目中的答案就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