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勤奋难掩盖战略懒惰

作者: 景辰科技大数据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23:31 被阅读18次

    今天下午从北京南站打车到世贸天阶。

    我用高德地图搜路线时候,瞟了一眼,看到显示的距离是9公里,不过下车时候,一看票据,显示的是15公里。

    呀哈?绕路?

    仔细一想,不对,是直线距离和行车距离的问题。

    比如我们如果想要从北京北五环外去山东泰山,那么泰山就是最终的目标,而从北京北五环外画一条直线到泰山,这就是方向,但是因为从北京到泰山没有直达的飞机,不能顺着这条线飞过去。

    那么,这条线就不是可行路径。

    作为路线设计者,就要必须深刻了解道路环境,选择可行路径,即使曲折,也要优先保证通畅,这些通畅的曲折道路,就是战略。

    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定目标、找方向、做实施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懂得战略思考,更要能画出曲折的路线,这是我们对自己处理事情能力的要求,不可替代。

    很多人总有一种想法,在制定战略找方向的时候很懒惰,想要通过勤奋的战术实施过程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其实,这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而且常常是事倍功半。

    那么,在战略制定阶段,需要什么样的过程,才能确保后续战术能够事半功倍呢?

    第一,要统揽全局。

    刚才说到从北京到泰山,需要绘制一张通畅的地图,这地图是来自于全局观和远见。

    首先是全局观,在去泰山之前,你就要看地图,对高速路线有全面的认识,包括走哪条,如何走,从哪上高速,从哪下高速。作为我们个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是要对要解决的问题有全面的认识,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难点、要点各是什么,这是一个普遍问题还是个别问题,这个问题是有解决方案还是两头堵的难题,破局的关键是在你还是在其他人,等等。

    其次是远见,有了规划,你还要去了解高速是否通车,是否因为雨雪大雾天气导致禁止通行。对应到个人,要看具体问题所涉及到的个人和环节,是否是和往常一样,还是有新的不同,关键节点的人是否有变化,如果有要看是正向变化还是负向变化。

    全局观和远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会选择“买”,找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或是找专业的机构给出选择,这就是私人顾问,在企业这叫做战略顾问。

    第二,要选择路径。

    看完了地图,然后就要开始选择路径。

    比如你发现京沪高速上因为大雾预警封路了,那么就要换道京津高速,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做出具体的路径选择了,相应配套的上高速和下高速的辅路都要选择好。

    对应在个人身上,当你发现目前互联网领域的人工智能方向正面临爆发趋势,那么就可以选择一条路径:在原有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之上,学习人工智能,换道进入到人工智能领域,等待爆发;再比如你看到股市有面临爆发的趋势,随后把家庭资产进行重新组合,拿出一部分储蓄款,去定投指数基金。

    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每一条路的代价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都是根据差异化战略和持久化战略而制定的,更是基于你对地图的理解、问题各要素态势的理解来决定的。

    第三,要重视下面一步。

    我大学舍友四年网名没变过,叫长远,研究生以后改成了一步,其实这长远和一步是相辅相成的,每走一步,下一步都是最艰难的,这也是战略思考的要旨所在,这一步叫做战术,就是每一步你该如何走好,如何为下一步制定目标、计划、考核、总结。

    在战略制定好之后,下面的每一步遇到的问题都是战术问题,你选择走水路是战略,那么遇水架桥就是战术。有了好的战略,并不能让我们不需要遇水架桥,而是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坚信为什么要遇水架桥,然后调动所有可能的力量,全力以赴,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第四,要多抬头看路。

    我经常用高德,发现有很多城市的道路变化是很快的,可能两年不看,一条路没了,另一条路凭空出现了,所以,当时代变化不快时,你手里的地图可以不怎么更新,你可以随时制定一年后的行程规划,但是时代变化太快的时候,你手里的地图也要时常更新,快速变化。

    时代变化的快的时候,还能制定一年后的行程规划吗?

    能。

    但是这要确保你心中有路,你必须隔一段时间就抬头看路,重新确定方向。时代变革发展加速的时候,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不断重新认识这个时代,比如1978年之前你搞商业就是投机倒把,而改革开放之后你不搞商业,就失去了整个时代。

    分享一个实际案例。

    2013年12月,雷军与董明珠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一起上台颁奖。雷军对董明珠半开玩笑地说,“五年之内,如果我们小米的营业额能够击败格力的话,那么请大家证明,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元钱”。而董明珠则霸气十足答道,“一块钱有什么好赌的,要赌就赌十个亿”。

    今天,小米发布财报,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1749亿,同比增长52.6%,净利润86亿同比增59.5%;根据此前格力公布的全年业绩快报,格力预计营业总收入在2000亿元-2010亿元。

    很明显,五年时间到了,小米的营业额没有超过格力,这一数字意味着雷军最终输掉了“十亿赌局”。

    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小米还真的未必输掉了,小米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50%,而格力今年的增速在20%左右,两者相差不过300亿,如果他们的赌局期限是6年,这赌局结局可能就会被改写。

    5年前,小米刚起步,雷总敢和董明珠叫板,那是基于对未来战略的自信,而小米的失败则是显示了雷总在战术上的平衡,毕竟在过去5年,两家公司都非常出色,但是后来小米一度在市场份额上大幅下滑,后来靠着海外市场、全面屏概念等发展才逃过死劫。

    所以,你看,这战略和战术的配合是缺一不可得,正因为雷总战略的高瞻远瞩,才让小米这个独角兽敢在5年之内挑战传统巨头格力,而又是因为在战术上的不断调整,才让小米躲过死劫,起死回生,虽然最终失败,不过虽败犹荣,只是不知道雷总是否会兑现这一赌局。

    说了半天,挺热闹,好像他们会把这10亿分给我一元钱似的。

    对战略和战术的把控,不仅是对公司有要求,对我们个人也是一样,战略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能力,战术上的勤奋,难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统揽全局,才能抓大放小;重视战术,才能贯彻战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术勤奋难掩盖战略懒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rk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