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狄仁杰的尴尬”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发生了什么?
关于尴尬这个问题,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就连古人也经常会出现尴尬的局面,比如说唐朝的两位名相狄仁杰和娄师德,他们就遇到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搞得狄仁杰这么厉害的人,都让自己无地自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人大致情况吧。
大神的个人简介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内迁秋官尚书。后因征讨吐蕃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
关于这两位的故事,描写得最详细的是《唐语林》的记载,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叙述的。
【原文】节选《唐语林》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译文】
狄仁杰与娄师德一同作宰相,这俩家伙就是经常有矛盾摩擦的冤家。狄仁杰一直找各样的理由排斥娄师德,人家娄师德却不跟他计较。武则天看不下去了问狄仁杰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办事能力强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像某些人一样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想了想对他说:“我曾经不认识你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给你的吗?全仗娄师德无私地提拔你。”于是武则天就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眼睛都瞪大了,惭愧得连忙认错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逢人就说:“我万万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我却反过来一直看不上他,真是太不应该了!”而娄公从来没有因为推荐有功骄矜的表现,这是一种极其高尚的品德。
一些个人见解
通过对这篇短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不管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地位,都要和人相处,人和人在一起都会发生矛盾的,矛盾积累多了就会对人产生很多的成见。有的人会看轻这些摩擦,有的人就会耿耿于怀。就连狄仁杰这样的人也不能免俗。“宰相肚里能撑船”他狄仁杰却做不到这一点,而娄师德的在度量方面远胜于他了。千古名臣尚且如此,那我们普通人更是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了。
更深层的思考
双方经常是为了利益的事情相互争斗,但是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在表面的争斗这是为了让工作更好,背后其实是别人看不到忍让与包容,别人的善意总是被人误解,当然在当今这个社会,已经没人相信有这样的人。所以一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即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别人光辉的形象映射出自己的浅陋,可能我们也会像狄仁杰那样无地自容、惭愧非常、尴尬无比。在强大的人格魅力面前,我们就显得那么的渺小。
那么,对这种情况我们最好的办法是:第一,提高自己的度量和开阔视野;第二不必用邪恶的心理揣测别人的善意,很多东西没有那么复杂;第三,尽量与人友好相处,更不能欺负老实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