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纵宇一狼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礼尚往来,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一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所谓的“美德”也渐渐的失去了她原有的味道。所谓的“礼尚往来”,渐渐成了奢靡的攀比。
农村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当有人家办“喜事”,不论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那都是要收礼的。红喜事,可喜可贺,固然值得送礼恭贺,而白喜事呢,人死也值得送礼相喝么?
这种行为不禁使我想到了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可是这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达到庄子这种看破生死的境界呀!
鼓盆而歌然而,这种红白喜事所谓的礼,往往还有诸多人多在礼金上争相斗艳,我比你多送一点,就显得我和主家关系更好、更有面子。这种现象造成的就是,礼金的无限膨胀和扩大。
还有一些人,迫于无奈去送礼,有时候竟然可以达到一两个月的工资都赋予他手,而自己呢,则拮据度日,潦倒不堪。
想到此处,我不禁又想到了一个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个穷秀才,寒窗苦读,生活过得十分窘迫,而一个商人是做煤炭生意的,给人家送煤的时候发现了穷秀才的老婆总是靠给人缝缝补补维持一家人的生机,于是商人每次差人送煤的时候,总是在这户穷人家门口放上一块煤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是苦心人天不负,这秀才在三年后金榜题名,高中了。于是在过年的时候与妻子商量给商人家送点礼物,可是攻读书籍,欠债累累,唯有家里的一只大白鹅。可是,到了商人家门前,秀才看别人家送的都是名贵的礼物,而自己仅仅送一只白鹅,而且白毛上还染上了泥土。于是他决定给白鹅洗干净再进去,可是那白鹅一沾水就如蛟龙入海了,秀才空有一把毛,觉得甚是惭愧。然而商人知道这件事后,热情招待他,并说了很有名的话,那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鹅毛是啊,一个“礼尚往来”的古来美德,造就了“千里送鹅毛”的千古美谈,这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而如今,人们之间的随礼,绝大部分都只是在盲目的攀比。
若真有真情,为何送礼改成了送钱,你只有充分了解一个人的喜好,送出一份用心的礼物,这礼物里有你的血汗和真情,那这份礼物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在欺骗自己的感情。
不仅如此,送礼的名目还纷繁杂乱,结婚、丧事、“考试成功”、“买车(接车)”、“孩子满月酒”、“回家看望老人孩子”。
最让我讨厌的就是春节的压岁钱了。那些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毕业了领工资了,就理所应当的要去“孝顺”他们,他们的孩子在上学,考试考的好的,就得有“奖励”,考得不好的,就得有“鼓励”。
不给吧,人家说你“拽”,说你“目中无人,不孝顺”,给吧,又背后说你,给的没有某某人给的多,你还是不如某某人。
真的是,“好不要脸”,对此,我不怪谁,只能怪自己“太年轻”,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很多的“无能为力”。
这种环境和所谓的“人情关系”,一时之间我们是无力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大,尽快“逃离”这个“无知”的地方,去那些拥有更高素质、更高文明的地方生活,我要做的是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人,不要再“曲解”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了。
哎,发了太多牢骚,这是不好的,其实人的眼光还是应该放的更远大的,不应该拘泥于“世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有心胸宽广,才会摆脱这种环境给我们造成的某些方面的“劣根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