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之前,经常登山。登山之后才能真正体会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所描绘的意境。站在山顶,山下之景尽收眼底,也正应了“站得高,望得远”这句话。不仅能看到远处的高大建筑,而且还能看得清清楚楚。也能看到近处的,比如行走的人,但这个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就无法看清了,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个人影。
在山脚,目之所及并不远,只能看到近处的景观,以及在身边行走的人。尽管不认识,但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还是能看清楚的。有时甚至能看到她(他)的身材、皮肤之细节。
在山顶,远处的、近处的都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眼睛此时所容纳的东西不可谓不多,高耸显眼的建筑,宽广绵延的河流,还有那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即使近处的不显眼的人也能收在自己的眼底。可见人一旦站到山顶,自然就有了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更应该有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随之而来应该有的是眼界,更高更远。或许人一旦站到山顶,近处的人会被自己忽略,更喜欢看得更远点,有时甚至想看看那边看不见的风景。
在山脚,虽然不能感受登高望远的意境,但是也能领略路边的桃花流水、茂林修竹,看到这些,心情不也一样愉悦么?
登山与管理似乎并无关系,但仔细推敲,还是能找到他们之间的某种相似之处的。
领导犹如那个站在山顶的人,更应该站在更高处,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对还在山脚下行走的人,看不清楚可以选择忽略,可以选择下山,还可以选择运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们吸引上山。
但是,领导是这个团队的领队,是需要带着老师们一起登山的。如何让老师愿意跟着你去登山?是你作为领导应该考虑的。可能作为老师,他也许喜欢登山,也许不喜欢;也许他的身体适合登山,也许他的体质不适合登山。我想起王荣生教授说的一句话:阅读是什么?就是让不喜欢这篇文章的读者通过老师的引领,让学生喜欢这篇文章。那么作为校长,不管老师的体质是否适合登山,不管老师们是否喜欢登山,你的任务是不是应该想方设法 让老师们愿意登山呢?愿意去领略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呢?有的领导喜欢用逼迫的形式,不管你是否愿意,不管你的体质是否适合,一律用鞭子赶着老师前行。我想:如果老师干脆赖在这里不走了?你是要把这些人一棍子打死还是送进“道德的监狱”?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喜欢在老师们前行的路上,设置各种障碍,这是要老师登山吗?要想老师愿意登山,除了你自己向老师眉飞色舞讲述山顶那魅力无限的风光之外,还有三点你是必须要做的:
第一,和老师们一起,一边登山一边聊天 ,这样不知不觉自然就到达了山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不觉得累,也不会觉得你有领导的架子,反而觉得你很亲民,自然相信你所说的话,自然更愿意跟着你前行,直到目的地。这样的领导我相信没有哪个老师拒绝。
第二,在半路上和山顶上设置奖项而不是障碍。你设置的是奖项,老师们自然愿意登山,哪怕是奔着奖项选择登山。如果设置的是障碍,可能老师们自然不会选择去登山了,宁可就在山脚闲逛。
第三,老师们在登山过程中,累是正常的。要允许老师休息一下再继续前行,要允许老师喊“累”。当然如果领导能带着水、零食,再为每个老师 准备一条擦汗的毛巾,老师们是不是更愿意跟随你呢?登到半路上,主动让老师们休息,喝口水,吃点东西,擦一下汗。补充点能量。这样,即使再累,一旦休息之后,老师有了更充沛的精力,才能继续前行。如果老师累了,不准老师喊累,不准老师休息,逼着老师继续前行, 有可能老师们会累死在半路上,估计最终团队只剩下你一个。
作为一个领导,既要带领老师们登山,也要经常和老师们在山脚闲逛,看看近处的风景。远处的风景和近处的风景各异但都有自己的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