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匮乏,并且传播速度有限的时代里,知识或者信息总是掌握的越多越有利。可是当信息更新速度甚至已经超过出书的速度的时代,明确知道那些该读,那些可以不用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在选择书籍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从书中得到什么?也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
回想一次去听分享,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演讲人提问的问题,根据那些问题,我就可以大体的回忆出正常演讲的主要内容了。
可以看到,问题通常是我们脑海中的“浮漂”,就是茫茫大海中的标志点。人一天会有数不清的想法出现在脑海中,一本书中的内容也有几十万字。要想从中检索到有用的信息,的却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在读书之前就做好“标记”,以便日后回忆。
我在阅读《洋葱阅读法》之前,在印象笔记中问了自己这样四个问题:
这就让我心里很清楚,我看这本书主要想掌握那些知识。那些需要重点看,那些可以简单看。而且日后看到这四个问题,我就能回忆起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
带着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开始正式的读书了。
在读书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标记 - 摘录 - 整理 - 输出 - 应用这样五个阶段。
读的过程中就要时刻想着自己的问题,阅读的目的就是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遇到主要内容或者感触较深的部分就做出明显标记。关于如何做标记,可以阅读这篇文章:笔记读书法(二) |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
在投入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分心做摘录,而是在阅读告一段落之后再做。笔记重要分为三部分:
1. 重要概念。
书中为了让我们明白一些事情,总是会设置许多概念或者模型。比如在古典老师的《跃迁》中,会有诸如“知识晶体”、“头部效应”等等,或者一些职业规划书会给出一些人生四度,兴趣三叶草之类的,都是我们之前不知道,需要弄明白才能读懂作者在说什么。这就是重要概念。对于重要概念我们需要重点对待,可以通过制作“读书卡片”的方式。把概念记录在一张卡片上,甚至可以通过一些视觉化的表达方式时的概念更加的形象。无论如何就是增加自身对于概念的参与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用画画的方式表达,都可以。
2. 感兴趣的内容。
这一部分可能会比较的多,我一般采用的就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火锅笔记法”,摘录自己感兴趣或者印象深刻的内容,然后附上一段自己的评论或感悟。就用“全能扫描王”扫描识别出文字,记录在印象笔记中,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看一眼做的摘录,写上一些感悟,就像看一篇微信文章那样轻松。
3. 和自身密切相关的。
读的书中相信会有很多和自己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要么是自己现在正在做却没有掌握方法的,或者是之前做过却没有做好的。无论是哪一种就是会唤起自身及的内容,我建议要重点关注。可以运用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介绍的RIA便签读书法来阅读,找到自己过往的经验与原文内容相关的部分,然后总结提炼,延伸到未来,对于个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应该如何运用所读的内容。
要知道,要想记忆深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自身结合起来,这样读的内容才是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