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银行的新增客户遇到瓶颈,减少了与新市场客户的交流,老客户激活形式单一、粘度越来越弱。最近互联网的下半部分也有一个新术语——“协同”。
我们为什么要合作?网上金融对银行的主要诉求如下:
1、公共关系诉求,借助热平台和品牌价值,优化银行自身的互联网创新形象,吸引差异化用户的关注。
2、流量合作以互联网平台流量为中心,通过业务嵌入或广告合作将流量转化为银行客户流量。
3、技术合作。通过新技术与新内容的合作,完善银行服务流程,丰富互动模式。
4、数据共享。通过合作获取用户场景数据,丰富自己的客户画像,并将数据应用到银行自有理财产品的设计中。
5、金融服务、联动企业金融服务和直接合作效益。
实际上,更进一步。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程度有多大?合作程度有多大?什么是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
1、直接的好处
(1)融资。这属于食物与草的互联网的一个特定阶段,谁给好食物和草,量多味美,合作就会更多。
(2)收入。转化为商业模式的主要业务收入直接影响其财务指标和未来估值。
(3)用户。获得新的注册用户和付费用户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市场指标和未来的估值。
2、间接的好处
(1)品牌。与有影响力的组织合作可以增加自己品牌的影响力。
(2)服务。通过合作,拓展服务业务领域,增强服务粘性,获得额外效益。
(3)降低成本。通过一些银行的服务降低财务成本(或增加资本收益)。
以上就是所看到的双方目前的吸引力。
但我们有时在互联网上的合作过程中,不能再看到对方想要什么,也需要看到“对方不需要什么”,因为他们彼此没有指出,可能会影响合作的形式和内容。
例如,互联网企业一般以平台为发展优势,平台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因此,客户群体是否一致,业务场景中是否存在汇聚点,决定了合作是在广告层面还是在业务层面。
网络平台服务能满足ABC等三类客户的需求,银行只能满足C类需求的客户服务、平台属性适合不高,业务级合作的难度相对较大,主要是广告流量液位的协作。因此,广告层面的合作不会严重影响平台用户的交互体验,但业务层面的合作与用户的交互体验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长尾小平台的服务能力有限,更依赖银行引导其流动,而业务层面的合作很少,除非区域性发展。
因此,虽然业务层面的合作可以形成紧密的绑定关系,但这取决于银行合作项目是否满足目标客户,以及业务的一致性。可以产生比业务本身更高的衍生价值,这是业务迭代的动力资源,毕竟,业务层面的合作是为互联网平台,还是为了评估投入产出比。否则,内期内,更像是一场广告合作,你付钱,我引领潮流。
而在业务级合作的产品上,由于平台的变现需求愈发强烈,因此通常合作都是从支付环节来切入的,这也仿佛成为了深入合作的敲门砖。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大的平台,支付环节支付方式列表一页放不下,甚至排位要再看各个银行或机构支持的资源情况。而每一个显示的优先权都是靠钱砸出来的
由于互联网具有平台服务能力,因此具有平台运营权。因此,在商业层面上能否真正实现平等合作,可能不仅仅与企业集团的规模有关。更决定性的因素是双方提供平台服务的能力。
而在这方面,银行的核心“平台”,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平台”,在核心也可能不是一个维度,而这或许是银行网络金融发展中最值得奋起直追的部分。在平台功能的背后,是一堆业务、应用程序、技术和数据的体系结构,这些数据决定了是否能够实时提供合作。
那庞大的流量,真的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买了就会见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