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孤独鱼大脑
前几天,跟一个写作的小伙伴聊天,聊起最近的状况。
她聊起了最近的安排,在学哪些课程。
正巧,我也在考虑接下去要学些什么。
于是,我们就聊起了知识付费课程。
一下子,我们就谈了好多课程。
我眉头紧皱,开始纠结该选哪个课程。
我在想,要是选择学习,势必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
我有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是有待考量的。
如果精力和时间上不能保证,那就不能好好消化所学的课程,也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样,学习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聊完之后,我开始冷静下来。
我把课程的事全部抛开,发现顿感轻松。
然后,我回到我的目标上,明确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运营好公众号。
写作能力已经基本具备,只需要自己不断写就好了,所以,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当下最迫切的选项。
再说不断写就是最好的提升方式。
至于运营新媒体知识,之前已经报了一个,一直没有抽时间去看。
那为什么不先看那个呢,完全可以有余力的时候拿出来学习。
所以就决定暂时什么都不报,把精力主要放在日更文章上。
《道德经》中说:“少则得,多则惑。”
抓住该抓住的,放弃没法抓住的且不必要的。
学会做减法,提取核心关键,才是做事的正确姿势。
01
做精一件事胜过一堆平庸的累积
写昨天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反复推敲标题,最后选了一个最扎心的标题,希望可以提高阅读量。
从头到尾读了将近十遍,生怕哪个地方逻辑不顺畅。
配图也是深思熟虑,选了一张自己最有感觉的图片,把该拼接的图片仔细拼接好。
当发布文章时,我也是从上到下读了四五遍,改了错别字,再次修改不衔接的地方。
我又觉得页面太单调,就对底部做了优化。
引导读者添加微信、引导关注公众号、优化赞赏,借鉴了别人,也结合了自己,写上了合适的语句。
读者看完这个文章之后,有的人说得到了启发和帮助,有的说文章写得深刻,还有的说要向我学习。

就因为一篇文章,来自全国各个角落的陌生人与我产生了链接,敞开心扉跟我谈论他们的所思所想、亲身经历、迷茫困惑。
那一刻,内心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这些反馈让我决定更加用心地写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对得起别人阅读我文章的时间。
我发现,正是因为我的真实感,打动了读者。
我写的内容是真正对我自己发生正面影响的,抱着也想把这种正面影响传递给读者的态度,深入选题,反复推敲。
这让我第一次对真实感有了敬畏心,对于写什么的问题会更加深思熟虑,持续秉持利己又利他的原则。
我的读者有在国企上班的,也有在药企的,瞬间觉得自己的读者层次还是有点高的。
这让我明白,任何时候,千万不要妄自菲薄,相信自己是个大宝藏,值得用心好好挖掘。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看到了吗?
用心写完一篇文章,不仅让我收获了陌生人的认同,而且也让我对自己的潜能深信不疑,好处不言自明。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不累吗?
累,但一切值得。
这就像一面镜子,你如何对待这件事情,它就会如何回馈你。
人是环境的产物,类似的,人也是选择的产物。
选择后的反馈越积极,你就会越发认真对待,不敢懈怠。
渐渐地,你就会越做越好,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你的人生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02
学会做减法,做最重要的那件事
最近每天在日更文章,另外在学一个古典老师的课程。
昨天的日更早上已经完成,下午的时候,看完一个课程的视频,结果发现还有一个半小时的视频需要看。
如果我选择继续学这个课程,那我第二天的日更就有可能完不成,因为选题还没定好。
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会给自己拉长时间,本来日更就变成了两天写一篇文章。
我又想到,以前自己定的计划,重要的事总是不能如期完成。
我就想着是不是需要调整下之前的惯用做法。
我就去问了课程的助教,她说这个课程的作业只要在这周之内完成就行。
那我就可以把这个任务往后延一延。
而且,这个课程是为了更高效地内化输入,输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输出,可以放在长期计划当中,不是当下最迫切的事情。
于是,我果断放弃先学课程,开始酝酿第二天的日更选题。
化繁琐为简单,不是让你去偷懒,而是要你确定了目标后,凡事都应该以该目标为核心,筛除所有不相关的事情,用最简的方法到达终点。
做减法就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把多余的枝叶砍掉,留下树干,让营养往树干集中输送。
一味贪多浮躁是现今社会的时代病,希望你不要染上。
唯有静下心来,回归自我,不求“速胜”,但求“慢赢”,真正需要做的事才会浮出水面。
写在最后
要知道,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是有成本的。具有成本意识,是人有智慧的标志。
要做事,别总想着贪多,先做细,做精。
找到那些真正重要的是,值得扑上去的事,然后全心全意做好,这样才有机会成功。
懂得舍弃大量回报不高的事情,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情,是进入高境界的开始。
永远记住: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精。
人往往成于一,而败于二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