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二崽
主题曲
最近有一部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思考。
这部剧用三个故事讲述了家长对子女束缚最终走向悲剧。
被丈夫背叛的妈妈得到一个神奇的可以时间倒流的遥控器,妈妈用这个遥控器控制儿子小伟,要求儿子任何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达不到要求便推倒重来。
小伟压抑得无法呼吸,但是每一次的反抗都换来妈妈更强硬的镇压,就连自杀也被妈妈用遥控器倒回到自杀之前,无法得到死亡解脱。小伟累了,他问妈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死亡都无法摆脱现状,小伟妥协了。按照妈妈的意愿成长为成功人士,但是小伟依旧痛苦,于是小伟偷回了遥控器,这一幕刚好被妈妈撞见。
钟国衍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家境穷苦,不回家的家暴爸爸和地位低下的妈妈。卑微的妈妈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偏执的认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唯成绩论让妈妈觉得生活所有的不顺心的根源就在儿子的的成绩上,如果儿子考了满分,亲戚就对对他们高看一眼,丈夫就会回家吃饭,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
浓烈的渴望使她无视儿子的学习障碍,认为这是儿子的借口。小衍和妈妈捡了一窝小猫养,无意中小衍发现了一个平行世界,只要他在平行世界里杀死一只小猫,他就能考满分。
那个善良的少年开始为了分数杀死一只又一只小猫。最终校方发现小衍的杀猫行为,小衍在去往警察局的路上遇到妈妈,嘶吼:“你爱我吗?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妈妈及其冷漠:“我的一生都被你毁了,你拿什么回报我?”
及其悲哀的是,猫被杀死有人管,孩子被杀死,没人管。
茉莉爸爸是大学系主任,妈妈是留美硕士,茉莉是国考第一名,妹妹精灵可爱。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做全职主妇,一直是妈妈内心的痛。
家里布满摄像头,妈妈通过监控监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茉莉自杀了,妈妈千方百计想要知道原因。妈妈通过激活已经往生的茉莉的脑细胞,从她的脑部提取出她残存的记忆。
记忆中,在妈妈的逼迫下,茉莉按照妈妈的意愿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乖乖女,但是没人发现茉莉的内心却已千疮百孔。
在茉莉的心里,妈妈为了面子逼迫自己学习、否定自己的爱好、对自己取得的好成绩冷嘲热讽…茉莉一直期盼着妈妈发现她的满身伤痕,然后跟她道歉。
窥探了茉莉的记忆,妈妈才发现杀死茉莉的凶手是自己,却已为时已晚,直到自杀的前一刻茉莉都认为自己是个可悲又没人爱的小孩。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把子女当作是私有财产,人生的每一步路都要按照父母的规划好的路走。爱好、学校、专业、工作、交往对象…
前段时间因为妈妈火起来的朱雨辰,口渴只能喝自己熬制的梨汤,儿子做饭是自己的失责,干预儿子的感情生活,宗旨是:不管儿子走到哪里,都会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打着爱的名义,逼迫儿子接受自己的各种干预,凸显自己伟大牺牲的优越感。丝毫没意识到这种畸形的爱已经让儿子几近崩溃。
能理解父母干预我们的举动是担心孩子走弯路,能有更好的选择。但是任何情况下毫无道理的过分关爱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一种负担。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朋友三三的爸爸瞒着她给她在深圳找了一家不错的公司,要求她离职过去深圳的公司工作。三三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自己找了家公司实习,和大学舍友合租相互照顾,吃好住好工作顺心,所以并不愿意接受安排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可是爸爸觉得事情都安排好了,公司平台也不错,刚开始不适应只是时间问题。无论三三如何沟通,但是沟通无果,爸爸都坚持让她去深圳,难过了好几天三三最终还是气愤却也无奈地顺从了爸爸的意愿。
担心孩子走弯路,所以强行地为孩子做选择,这样的做法即使会造成伤害,但是大多数父母依然会选择去做,他们究其一生,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可是,父母认为的好,对子女来说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好。
我的大学室友娜娜是那种别人家的小孩的类型,身上具备各种令人羡慕的特质:自信、独立、教养、自制、优雅。小时候爸爸妈妈带她去旁听各种兴趣班,然后让她自己选一样她最想学的去学习。
对她的成绩也没有硬性要求,但是会和她说,成绩不是唯一标准,学习能力更重要,不过在学生阶段,学习成绩也是学习能力的一个体现,现在掌握的知识会帮助她以后人生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选择。所以娜娜有很强的自我认知,不随波逐流。
王爸爸会经常询问娜娜有没有喜欢的男孩子,如果有带回家和爸爸喝喝茶了解一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爸爸告诉娜娜,女孩子一定要独立,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感情中。
家庭做每一个重大决定之前,全家成员都会参与讨论然后投票决定,每一家庭成员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娜娜也长成一个特别美好的孩子。
因为爸爸妈妈给予她的是他们的爱,而不是他们的想法。
父母总想让孩子符合自己的期待,他们自己却很少努力去符合孩子的期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让他们的爱在自己没发觉的情况下不小心伤害到孩子,作为子女,也或许哪一天为人父为人母之后,你也一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才会明白父母当时的那份心情。
-END -
今日编辑|阿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