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北京,晚风吹得甚是舒服。小区的广场上有舞姿绽放的“大妈”,也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乘凉、游戏。
我坐在水池旁的椅子上悠闲地欣赏着这一切。
在离我几步之距的空地上,有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在玩,吸引了我的注意。
听见妈妈说:“宝贝一会你说12345,这是口诀哦,说对了口诀妈妈才能来追你哦。”
女儿:“1345”,然后自个儿就往前跑了,几步后停下回头看到妈妈还站在原地,于是开口道:“妈妈追”。
这位妈妈走近女儿蹲下来说:“宝宝的口诀说错啦,妈妈不能去追。宝宝,是1-2-3-4-5。宝宝再来试试。”
女宝宝又说了三四次,还是依然将“2”跳过。
我在心里打个问号,妈妈会不会着急了?
只见这个妈妈听到女儿跳数后不但没有显露不耐烦,而是哈哈大笑,和颜悦色,不急不躁的一遍又一遍蹲下来,放慢语速重复5个数字。
大概试了有七八遍,女宝宝还是依然跳数。
妈妈转变了策略说:“宝贝,该换妈妈来说口诀,你来追妈妈了。”
妈妈蹲下,让宝宝看到她的口型,清晰、缓慢的语速说了“1—2—3—4—5--。”
妈妈转身跑,宝宝追,母女两清脆的笑声成了广场最好听的音符。
广场的另一端同样有一对父母带着他们可爱的孩子(大概25-30个月)在遛弯,妈妈边看手机走在前面,中间是宝宝,边走边看手机的爸爸走在后面。
水池里放养着些小鱼,池岸上有些比较大的孩子扒着栏杆看池中的小鱼。
宝宝大概也是想和哥哥姐姐一样看鱼,但由于还比较小,个儿够不着。
只见他动作迅速的着急往上爬,栏杆大概有60-70cm高,看得我担心的赶紧起身去扶住他。
我转头发现站我旁边的爸爸低头看着手机没看见,又看一下距离有4-5步远的妈妈做着和爸爸一样的低头看手机靠在栏杆上,也没发现。
我转头对宝宝爸爸说:“这么高的栏杆有点危险,您还是先别看手机,过来看下孩子吧。”
爸爸对我尴尬笑了下说:“没事”。同时关闭了手机,走到宝宝身边扶着。
“他摔下去都不关我的事。”
靠在栏杆上的妈妈仍然保持着低头姿势,口吻中带着怒气。
我观察了下宝宝的表情,听到妈妈这么说先是愣了下,然后嘴角立马向下弯,眼中有泪水在泛着闪光。
我想他听懂了,但他的所懂和妈妈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是否是吻合的呢?
以上两种情形是大千育儿生活中的两个缩影,我们日常生活常常能随处接触和感受到。
从事教育工作中,时常会感受到亲子情感对孩子成长起到的关键性。
纵然,第一种妈妈和宝宝相处的状态是最理想的。
但成人的世界实在复杂、不易。
今天孩提之童看到的或许只是个表面,又或只是个偶然行为,并不能说明什么。
所以孩提之童并不是想去辩证什么。
但它们又确实给孩提之童带来了思考。
在今天,我们所有家长都知道陪伴孩子很重要,特别是高质量的陪伴。
也了解语言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力度。
但现实和理想总是会有背道而驰的时候。
当我们父母自身状态不佳时,我们该如何去和孩子相处呢?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END
✬如果你喜欢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关注我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