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如何高效学习》
作者:[加]斯科特·扬
译者:程冕
作者简介:一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学霸。
写在前面:这本书介绍的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法——整体以此为基础展开。
你有没有听过“吃饭模型学习法”,其实该方法就是整体性学习方法的形象版。
第一步:找东西吃(对应获取信息)
第二步:点菜(对应理解)
第三步:等菜(对应扩展)
第四步:上菜(对应纠错)
第五步:开吃(对应应用)
第六步:服务员(对应测试)
是不是很形象又很抽象?
其实整体性学习方法是与机械性学习方法(又称填鸭式学习方法)相对的,是基于大脑的工作原理(即人的大脑是通过数十亿个神经元相互联系储存信息的),将学习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从而真正对知识做到完全理解的一种方法。基于三种主要观点展开:
一、结构: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理解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没有捷径,需要日积月累。
二、模型: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其目标是最大程度的压缩信息,是通过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可以激发创造力。常见的成熟的结构包括:感知结构(最基础的结构)、关系结构(通过人或物之间的关系来显示实际的样子)、基础数学结构(是建立更深层次数学结构的基础)、比喻法(将专业的知识用比喻的方法描述出来)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同吃饭模型:即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顺序并非完全固定。
一、获取阶段:包括:简化(将无用东西尽量删除)、容量(获取更多的信息)、速度(与简化和容量呈负相关)。
二、理解阶段:理解信息的表面意思。
三、拓展阶段: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包括:深度拓展(对知识背景的探究)、横向拓展(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纵向拓展(有难度,比喻和内在化湿最好的方法)。
四、纠错阶段: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最终目的是实践。
五、应用阶段:应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六、测试阶段:上述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做测试。
通过整体性学习,找到薄弱环节,并对症下药,提升自己的整体学习能力。
以上是我今天看到的全部内容,说一下我的感受吧,有两点:
一、觉得方法还是比较“虚”,这里并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关于怎么实践这些方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很清晰,所谓“知易行难”,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去融合这些方法。方法虽然有普适性,但是也因人而异。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