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默默无闻,因默默
无闻而享有宁静,因宁静而成为
我自己——让这些填满我的日子
我的渴望不会比这个更多
—— 佩索阿《我渴望》
生活充满着悖论,如同玫瑰也是荆棘
剥开生活的内核,有人看到一片金黄的麦浪,有人看到一潭沉寂的死水。诚然,我们不能一口咬定,远离诗歌的人必然看不到前者。但我们知道,一种有深度有广度的生活,一种有质量有意味的生活,总是与诗歌有关。
谈一个事例。19世纪晚期,英国曾出现过一场工艺美术运动,运动的主角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他们力图改变英国人在家具设计与室内装潢等方面的趣味,产生了很大影响。拉斯金是文艺理论家,而莫里斯恰恰是个诗人。正是他们把诗歌趣味带入了工艺美术设计。
因而,当你以为你只和小说、新闻报道、电影、音乐有关时,你依然和诗歌有关;当你挑选富于设计感的日用品时,你依然和诗歌有关。反言之,所有恶俗的生活方式,没能面向可能性的思维方式,了无生气的商场、媒体、家庭套话,都是远离诗歌的。
“生活充满着悖论,如同玫瑰也是荆棘。”(佩索阿)而生活中有诗的人,“剥食一枚果实是了解它的内核”的人,总是能够感受到环绕着他的那种幸福。
要有独处的方式,去构建自己的世界
佩索阿一生使用过72个笔名,即他把自己化身为72个性格、经历、思想等各不相同的虚构人物。这些虚构人物当中,最为知名的几个,分别是阿尔伯特·卡埃罗、阿尔瓦罗·德·坎波斯、里卡尔多·雷耶斯,当然也包括他用本名写作的作品。
其中,阿尔伯特·卡埃罗是佩索阿所创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随时都在思考,随时都在观照这个世界。他反对形而上学,认为这个世界是部分的,而不是整体的,因而他关注自然中的每一个事物,从这些局部中,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佩索阿用阿尔伯特这个名字,在1925年发表过一组诗歌,这组诗的总标题为《牧羊人》,也有译作《守羊人》。其中第九首即今日所分享的《我是一个牧羊人》。
在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中,佩索阿尤为独特,令人着迷。他被评论家称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也被认作“最能深入人们心灵的写作者”。
然而他自己在诗中写道,“我无欲无念 / 做个诗人在我便是毫无野心 / 它是一种让我独处的方式。”阅读诗歌,写诗,思考,只是一种独处的方式,这是诗人身上十分动人的地方。也许,人应当都有自己独处的方式,在独处中为自己构建一个丰盈的世界。
在独处中观照自我,寻找光芒
每当有灾难降临,每当人们在时代的剧变下,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存问题时,有人便会问,诗歌何为?它能够为人们带来怎样的精神抚慰?
然而我们得明白,诗歌并不一定要给人带来精神抚慰,诗歌的功能中包括了对人的发动(精神上的挑衅,甚至是掀翻,打击或者摧毁,让你幽深或失落)。
它可能会撕开你的生活,质疑你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它也让你看到,你此前从未看到的自我和世界。以及,真正的写诗或读诗行为会要求你独处,在独处中看到光,听到奇妙的声音。
但愿,当你再读这句诗,“我是一个牧羊人,思想是我的羊群”,当你四臂伸张,躺在草地上,紧闭炽热的双眼时,也像佩索阿一样,“在同一时间里变成许多种快乐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