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这回事,不能硬挤,它到底不是牛产的奶,也不是海绵里的水,挤挤就有了。好文章都是流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当然,你要非拿曹公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作为反驳的例证,我只能呵呵:小文章能跟鸿篇巨制比么?说要改多少次才能改好的小文章,只能证明下笔时作者都没想明白要写的内容和结构框架,并不能表明文章必须修改才能好。
觉得写不下去的文章,干脆就放着,放在会随时看到的地方,同时也放在大脑某个区域,当作后台程序运行。等认知达到了,头脑中想清楚所以然了,再下笔成文不迟,因为写文章时是没办法不懂装懂的。
好的诗歌都是随心流淌,读起来也自然优美。
好文章也如此。它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繁华落尽见真醇”,是“胸有成竹而现竹”,不是花枝招展,不需绞尽脑汁,不是“胸中无竹硬画竹”。
是的,那个曾写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贾岛写尽了文学创作过程的艰难和辛苦。用现代大白话说就是:我太难了!太难了!写一个字都抓掉一堆胡子,呃,不对,现代人没胡子可抓,就抓头发,一把头发才换一个字,嗯,这产出真的够低,这代价也真是够大!
换作李白,他老人家“斗酒百篇”,写诗跟玩儿似的,都是喝着酒就有了,诗歌只是副产品,顺带完成的啊,明明喝酒才是李白的主业嘛!当然,他的理想是“自布衣而卿相”,人家根本没想着做一个文艺青年好么?!
难倒这说明天分差别太大?
嗯,要承认天分,可似乎更要承认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不清产生较大偏差,真的会导致悲剧的:如果让狮子去水里抓鱼,让麻雀去衔树枝筑巢,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嘛!
其实,还说明一点:文学是无功利的创作活动,目的性越强,效果很可能越差。
写文章确实需要天分,也需要厚积薄发,再者,需要对生活敏感洞察,“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
作家铁凝有两个建议: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培养对生活的感受力。
作为一个写作者,哪怕只能是业余水平,哪怕只是作为爱好滋养身心,也要有“见贤思齐”的追求和行动,更要有清晰的认知,“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真的哪天偶然得了好文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