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环保的人,平时上下班,步行二十五分钟的路程,我尽量步行,时间比较紧张的时候,那就骑自行车。并非因为不会开车,08年考出驾照后,我开过三年的手动挡。
天气热了,能不开空调和电扇,我就尽量不开空调和电扇,用手摇扇子来取代它们。
接连几天的高温,让我昨晚睡不踏实,影响了今天的状态和精神。
晚饭后,取出去年美眉送我的礼物,一把双面苏绣团扇。打开古色古香的锦缎木盒,拆开油纸包装,轻轻取出,细细打量,一朵朵精致刺绣的玉兰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仿佛有暗香浮动,幽香袭来。慢慢摇动,凉风丝丝缕缕而来,颇有气质如兰的古代仕女的风范。
很多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气质古典优雅,我自己也是这么自恋的认为的。所以凡是很女人的东西,比如苏绣,我就很喜欢,也觉得挺适合我的。
一面轻轻摇动团扇,一面翻开唐诗,恰好翻到胡令能的《咏绣章》,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或是缘分。
这首《咏绣章》恰好和手里摇着苏绣团扇的我相遇了。不由得轻轻的诵读,细细的品味一番。
“日暮堂前花蕊娇”,时间“日暮”,地点“堂前”,“花蕊”,这是要绣的内容。“娇”,是娇美。首句,静态写花。
“争拈小笔上床描”,“争”字可见一群绣女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描取花样。“拈”字,见其动作的轻盈,姿态的优美。此句以动态出人。有争先恐后的模样,无眉飞色舞的神态,留白处让读者通过想象去补白。
“绣成安向春园里”,把绣成后的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
“引得黄莺下柳条”,吸引得黄莺离开柳枝飞向绣屏。
三四两句,不言女红之工巧,而工巧自现。连黄莺这种灵性鸟儿都把这些绣成的花,当成真花了。绣工之精美,写出了古代女子的心灵手巧,也写出了苏绣的特色。
不由得对苏绣的相关知识产生了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苏绣,于是问度娘。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晋王嘉《拾遗记·吴》:孙权常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赵达)乃进其妹。权使写九州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於吴主,时人谓之“针绝”。
宋代,苏绣艺术已具相当高水平。
明代,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
清代,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
民国时期,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
愿苏绣以针作画,巧夺天工,装点美好生活,代代相传,世世绵延。
轻轻地吟一首《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愿美好的轻罗小扇,丰富我们的诗意生活,又节能环保。
愿绣着苏绣的你,守着素心,守着流年岁月,初心不改的,默默传承着灿烂的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