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典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单位里那些手眼通天的人,同样遵循:圈子+能力(包括资源)+特色。
(圈子的链接基于隐形关系、政治利益、血统、站队。)
事业单位的人可以选择在体制内用心搭建自己的个人价值体系,也可以选择在体制外的互联网搭建新的个人价值体系。
也许找到自身工作和互联网的结合点,可以同时建立起符合个人发展特色的个人价值体系。尤其是在体制中负责新闻宣传的人,就是游走在体制内外的个体。
在形成个人特色方面,特色是价值的升级,价值是需求的回应,所以观察圈子的需求,然后发展自己的相对优势,最后才是特色。
能力的上升本身需要3个东西:新知、练习以及同辈反馈。
圈子本身是加速提升能力的地方。有多少能力,先进入什么圈子,自爱圈子中提升了能力,可以考虑换朋友圈。
注意:多和同僚接触,而非在家憋大招。
2.强关系与弱关系
强关系基于情感,而弱关系基于信息。
中国社会是个从人情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社会,弱关系效应日益明显。
弱关系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的关系,和频繁交流的强关系相对应。
格兰诺维特有关“弱关系的力量”的假设是:弱关系促成了不同群之间的信息流动。
弱关系传播了人们原本不太可能看到的信息。
由一个人的弱关系分享的信息此后不太可能被局限于小范围内。
因此,看到一个弱关系分享的内容,会导致一个人分享该信息的可能性增加近10倍。
相比而言,由强关系分享的内容则只会增加6倍。
简而言之,弱关系最有可能向好友提供一些他们原本难以获取的信息。
在《弱关系的力量》中,格兰诺维特关注的是求职过程的起点:如何获得工作信息。格兰诺维特发现,由家人、好友构成的强关系在工作信息流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反倒是那些长久没有来往的同学、前同事,或者只有数面之缘的人能够提供有用的求职线索。
内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强关系的组成者的相似度高,他们之间信息的重复性也高,通过强关系传播的信息更可能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弱关系中的信息传播由于经过较长的社会距离,因此能够使信息流行起来。
一个职场中的人,倘若对信息依赖程度高,必须建立广泛的弱关系,多走出去形成自己一面之缘活着无面之缘的朋友。
3.个人增值策略
持续放大自己的影响力;
走出去发展圈子,尤其是同行和同好的圈子。从现在开始,每个月至少有3次和自己弱关系圈的人见面。
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持续去提高在一个圈子里有比较优势、对大家最有价值有令自己感兴趣的能力。
持续宣扬自己讨人喜欢的特色:
放大你的特色,强化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标签。
4.重视6种能力
用来影响的设计感和讲故事,用来做产品的共情能力、跨界能力以及玩乐的能力,用在驱动自己和他人的意义感的能力。
同时:设计感前要看到功能;讲故事前要有论点;谈整合前现有专业;谈关怀前要有逻辑;谈玩乐前要懂正经;谈意义前要能赚钱。
作为一个新闻人,设计和讲故事是自己的专业不能少,目前如何让新闻好玩、跨界是提高新闻作品水平的关键,而共情能力是我比较缺少的,能够广泛了解到受众的需求,当然意义是必不可少的。
5.未来职场中的三种人
媒体人:不断扩散信息的能力;
产品人:产生信息的能力;
运营人:链接的能力。
区分这样三种人,是作者将社会发展的本质看做信息量增加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基于一个观点:
今天的社会和原始社会的不同,本质上来说是物质排列的方式不同。而排列方式就是信息。
明确自己是哪类人,避免不必要的比较。
同时有了这样的认知,观察周围其他行业的人看看和自己同一分类的高手如何工作。
从我个人来说,我更具备一个产品人的角度!学习如何制造最佳的信息,是我当前学习和工作的关键。看来如何制造出五花八门、形式多样、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我必须要静下心来做的,毕竟在单位里可以卖作品并不是一件大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