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小时候上房揭瓦,满地打滚的我现在终于碰到了克星。你说西来他非说东,你想看电影他要点灯,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最亲、最爱、最没办法的小淘气包——我的儿子。
怎么让孩子彬彬有礼?怎么让孩子生活习惯健康?怎么让孩子正确认识生活?
这些虽然我都很关心,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别跟我讲道理,就简单粗暴地告诉我,怎么才能不打不骂让孩子听话被忽悠呢?
《如何哄孩子》这本书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详实的小计谋,看完书后我露出了阴险狡诈地微笑。
这本书由戴维·博根尼奇和詹姆斯·格雷斯联合创作,他们都是纽约时报的撰稿人,曾联合出版过《生存手册:关键时刻能救命》这本畅销书。
《如何哄孩子》是两人根据自己多年的育儿经验,又咨询很多家长和医生意见最终创作而成。
书中涉及31个育儿主题,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常见的问题。在表达形式上,每个主题都分为准备工作、基本方法、歌曲和游戏、应急和强力手段几个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写出生存手册的专家有哪些对付孩子的手段吧,希望关键时刻也能救你一命。
【梳洗妙计】
在这部分,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如何让孩子按要求去刷牙、去洗脸等仪容仪表方面的方法,拿剪头发为例:
1.在理发前应该明确告诉孩子,剪头发并不疼,而且每个人都需要剪头发。很多小孩之所以害怕理发,是因为他们还不能确信头发与身体其他部分不一样,是可以随便减掉的。
我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下,如果自己穿越到了可以随便换器官的未来,就算别人告诉我医学已经可以了,估计要是换个心肝肺,我还是要吓个半死。所以剪发前要多给孩子点适应和接受的时间。
2.可以先在自己家里模拟理发店的场景,由家长充当理发师。这条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理发师再好也不如家长有安全感。我家孩子最先开始剪发就是我自己给剪的。
现在的电动理发器并不贵,而且还配有各种尺寸的卡尺,即便你不会理发,也能保证剪出的头发高低一致不难看。其实发型好坏是其次,关键是能够让孩子明白理发没有什么危险性。
3.去外边理发前,家长要先领孩子去理发店参观参观,让他熟悉一下那里的环境,最好是大人理发时就把他带上。当决定为他剪发时,要提前选好一个温柔的理发师。人和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温柔的人会让孩子降低对剪发的恐惧。
4.当正式在理发店理发时,家长应该配合理发师一起来完成。书上说可以将孩子抱着固定住,其实我觉得固不固定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理发师,自己也应该在旁边干点辅助性的工作。
我儿子第一次在外边理发时,因为减掉的头发落到脸上会让他总想动手去擦掉,这时我就全程站在旁边主动帮助他弄掉,没有了这个干扰后,整个过程他都很配合。孩子的第一次体验很重要,一旦他明白这事没什么大不了,以后就好办了。
5.利用歌曲和游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为每一个主题都配备了歌曲和游戏,歌曲和游戏对儿童来说可比讲道理有用的多。有了歌曲和游戏做铺垫,在真实场景中孩子就不会过于恐惧和焦虑。
作者把剪头发涉及的很多事都编排成《太阳出来了》这首歌的歌词。因为书是美国人写的,选取的儿歌都不是太接地气,不过这倒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思路,就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创作歌词。从3岁开始,孩子进入语言敏感期,与其让他们每天叨叨着屎尿屁,填歌词还真是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
6.最后作者也给出了应急的小花招。比如问孩子“你是想站着剪还是坐着剪?”“你是想让叔叔剪还是阿姨剪?”反正不管怎么选,剪发都是必然的。
【出行妙计】
孩子对什么都有兴趣,经常是出门前东搞搞西搞搞,磨蹭起来没个完。那么怎样让孩子在出门前赶快行动呢?可以试试以下这些小妙招:
1.前一天就准备好要穿的衣物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位置。这里重点是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可以让他们自己来选择明天要穿的衣服。家长要确保孩子的衣服都合身,好方便孩子明天能自己穿。
2.提前告诉孩子出行的计划,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尤其是在出门前的几分钟需要再次提醒一下。
3.出门前给孩子分配任务,比如让孩子帮着拿东西,这会让他注意到要出门这件事。
4.玩捉人游戏。小孩子都很好动,可以先设定一个沿途的标志性景点,然后和孩子比一比看谁先到达。
这个游戏需要家长掌握好尺度,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营造出孩子时而领先时而落后的局面。
5.可以多描述目的地有趣的事物,或者让孩子带上他喜欢的物品到新的地方去玩。这会增加孩子对赶紧出发的期待。
【礼仪妙计】
这部分讲的是如何让孩子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规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如何能让孩子安静地坐一会。
众所周知,小孩子的注意力极限是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从生理上来说他们确实就坐不住了。而在公共场所孩子的喧哗、打闹又是最不能让别人容忍的事情之一,那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家长采取一些必要的小技巧:
1.为孩子准备一些他非常喜欢的书籍、蜡笔和无声的小玩具,以便孩子无聊时用这些工具打发下时间。
2.为孩子玩的游戏设定目标,并且让完成这个目标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比如布置孩子用蜡笔画画要画一个城堡,玩儿找不同要连续找完多少页等等。
3.如果时间充裕,约会又很重要,那应该尽量在去之前做一些能够消耗孩子精力的活动。比如先去公园玩一会儿,或者是步行前往目的地。
4.提前教会孩子小声说话。因为孩子第一年都是通过喊叫与家长进行交流,所以他并不明白不同声调之间是有区别的。
在去安静场所之前,家长可以用低声、正常音量、高声三种音量给孩子做示范,并让孩子重复在正确的音量范围内说话。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懂安静的道理,而是他们没有经过控制音量的训练。
5.假如碰到孩子在外面发脾气,大吵大叫甚至哭泣,如果是小孩子,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拿出其他玩具吸引他;如果是比较大的孩子,转移现场是个不错的办法。可以找个理由把他带到室外或车里让他冷静冷静再回来。
作者说让孩子保持安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如果情况真的很难控制,那就别跟孩子再商量了,直接狠下心来把他抱离现场就可以。
【居家妙计】
孩子虽小,也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让孩子在家庭中明白分享的重要性,对孩子以后顺利融入社会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动物是自私的,寄希望于孩子自愿、自发地分享是不现实的。想要孩子能分享,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分享的故事,先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好处。
2.做好分享的物质保障。教孩子分享时,尽量买两份要分享的物品,减轻孩子分享的阻力。
3.孩子分享后要不断地夸奖这种行为,让孩子体会到虽然分享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也能从中得到被肯定的快乐。
4.尊重和征求孩子的意见,把他的物品分成特殊类和普通类。特殊类不去分享,普通类可以分享。
5.巧用替换的概念。对于一些不是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比如玩具类,可以倡导孩子与别人交换轮流玩。其实,交换也是一种分享。
【寝食妙计】
这是全书的最后一部分。顾名思义,讲的是怎样哄孩子吃饭和上床睡觉的事情。只有吃得饱睡得香,孩子的生长发育才能好。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怎么哄孩子好好吃饭:
1.小孩子的吃饭状态,有时候跟他的脾气有相关性。头一天还狼吞虎咽,第二天就油盐不进,这时家长要多观察孩子,这可能是孩子因为某些其他原因对你采取的对抗手段。毕竟你可以强迫他穿衣洗澡,但是无法强迫他咽下食物,所以心病还需心药医。
2.让孩子自己选择饭菜使用的餐具,这样他会觉得更有自主性。也可以购买儿童餐具时就带上孩子,让他自己选一个。
3.做好饭后让孩子帮忙摆餐具,这样会增加他的参与感。他会觉得被赋予了权力,也就更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去吃饭。
4.通过巧妙的摆盘和造型让食物看起来更有趣。我家孩子的姥姥就经常把面食捏成小动物的形状或者是把水果切成小星星,这确实会引发孩子的兴趣。
5.记住孩子是不会让自己挨饿的,千万不要追着孩子去喂饭,这样做不但对消化不好也没法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以上就是怎么哄孩子好好吃饭,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怎么让孩子顺利地去睡觉:
1.孩子睡觉最忌讳没规律,所以制定一个睡前流程的计划非常有必要。比如刷牙-上厕所-讲故事-睡觉。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养成习惯才会有利于睡眠。
2.床上放一个孩子喜欢的毛绒玩具,增加他的安全感。
3.教孩子深呼吸的方法,也就是从鼻子长吸一口气,再从嘴里呼出来。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式不但可以平复心情,还能够给人提供更多的气息支撑,对孩子以后的正确发音也很有好处。
4.最后,如果他们就是不配合,如果你也确实想不出什么办法了,那就直接告诉他,他需要睡觉了。
你可以帮他盖好被子后给他一个拥抱或是一个吻,然后果断地转身离开他。对待孩子有时也需要一点强硬的态度,让他自己学会去入睡,所以不管他怎么吵闹都不要再理他。
这就是《如何哄孩子》为我们介绍的一些小技巧,总体来说能够给人一些知识和启发。但是因为作者是从美国孩子的生活状态出发,有些理念与我们不太一致,比如作者为了让孩子在理发时坐着不动,建议家长给他一个ipad看。一个ipad大概能解决很多哄孩子的难题,可这恰恰是我们中国家长最想要避免的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说有些地方存在冲突,但这本国外育儿的技巧汇编,对于我们开阔思路,增长见识无疑还是很有价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