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20.清明节,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720.清明节,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作者: 青青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19:13 被阅读0次

            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常常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总是避免去谈论,或者隐晦的说起。然而越是避而不谈,越会让死亡变得神秘,让孩子无比恐惧又十分好奇。一些围绕“死亡”的谎言和忌讳会将孩子带入认知误区,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适当的“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正视生存的意义。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于离别与死亡分不太清。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遵守承诺让孩子在离别时有安全感。对于死亡,应该客观但又不失温暖地承认死亡这件事,比如“去世的人不会再回来了,但是他的爱一直陪伴着你”,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知道死亡了,但他更关心的是别人的死亡。当被孩子追问 “你会不会死?”时首先别批评他的“冒犯”行为,可以说“我还很年轻,会陪你好长时间才会离开。”而对于“死后去哪里”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听说可能是这样的……”。对于亲人或宠物等身边发生的死亡,切记不要编故事。编故事、“美丽的谎言”貌似缓解了哀伤,但却让这件事无法真正的告别与终结。甚至造成孩子对死亡的误解,例如死亡是去美好的世界,死亡就是睡着了。进而在面对现实的挫折与痛苦时,他们甚至会期待死亡。家长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明白死亡是永久的,不可逆的,对于生命要有敬畏之心。同时,通过陪伴、共情等方式做好哀伤情绪的疏导。

            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完善,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命安全等问题。引导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至关重要。有些孩子会感慨“还不如死了算了”。此时家长不必如临大敌,也不能放任不管。理解话语背后的情绪,引导他正确宣泄情绪。与孩子平等交流,听听他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做法。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学会保护自己,健康生活。

            生命与死亡的话题,避无可避,家长不妨用更积极的方式让孩子理解生命。

            观察生命。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花开花落,动物的生老病死,理解生命的自然规律,减少恐惧,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独特。

            缅怀生命。在清明节祭祀时,可以让孩子参与缅怀先烈,祭扫祖先等活动。呼吸停止时是生物体生命的终结,但精神的生命却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链接继续存在。通过缅怀生命引导孩子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体验生命。平时生活中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事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责任意识。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快乐越来越难,每天刷题考高分并不能帮孩子找到生命的意义。给予孩子多一点信任,让他多承担一些责任,感受自己是被需要的,进而找到生活的支点,发掘自身的价值。

            此外,当我们无法言说时,也还可以借助一些绘本、影视作品,为孩子解答类似的问题,比如绘本《我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活一百万次的猫》,电影《寻梦环游记》等,都在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去帮助孩子们理解生命,抚慰心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20.清明节,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m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