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红与黑》心得

《红与黑》心得

作者: 雨枝星见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16:55 被阅读3次

    距《红与黑》一书完结还有两、三篇章的时候,我终于耐不住性子,而希望写些什么了......       

    于连,经作者的描绘,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面容清秀、身体瘦弱的俊朗青年。然而在未读正文前,只一览梗概的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玩弄感情、专于心计、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白面书生”。但是,当我怀着反感甚至是厌恶的情绪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完完全全的错了,我想如果有可能,我是会像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一样爱上他,并愿为之疯狂的。

    于连出身卑微、生性孤独,但却勤奋好学、野心勃勃。残酷现实和宏伟想象的不相符、卑贱肉体和高贵灵魂的不对等,使他在当时社会注定成为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他深深地仇恨着和他一起生活的人,无论是视财如命的父亲,还是虚伪做作的权贵,甚至是他爱着的女人,他也带着一丝轻蔑。究其原因,我认为根源在于他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骨子里与生具备的一股傲气使他瞧不上那些神甫和贵族,他常常称他们为“多可恶的东西”或者“一群蠢货”,在他心中,他要成为像拿破仑一样蹑足行伍而崛起阡陌之中、持三尺之剑而有天下的英雄,所以他对上层阶级许多庸俗势利的行为持鄙薄态度。而性格中由环境使然的自卑,使于连只能通过把这些人踩在脚下的方式来换取内心的满足。

    但是,正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当他置身于上流社会,哪怕是再伟大的理想也要向现实低头,再高尚的灵魂也要向媚俗屈膝,当时的法国早已失去产生英雄的历史条件,使得于连没有成为一匹狼,而是狼的影子——也仅有轮廓而再无血肉。上层阶级骑在广大人民身上敲骨吸髓地享受着 ,所以,年轻的于连、心智还尚未成熟的于连、力量微渺薄弱的于连,除了妥协,便是屈从,毕竟他渴望的是“宁愿万死”也要“出人头地”,他不得不忍受着尊严被践踏的痛苦,接受一百法郎的“赏赐;他不得不隐忍着噬心的愤怒,听粗俗的市侩用恶毒的言语咒骂他心中的英雄。

    一面,于连违心顺从,另一面;他则消极抵触,态度的时时转变让他的心灵更加扭曲黑暗~他总是把别人的真诚善良曲意理解为一种伪善虚假。他不认可这世上的一切,因为他自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这个世界不接纳我是吗?很好,那我也要用冷漠回应这个无情的世界。所以,于连才会借助痴心绝对的德莱纳夫人向上攀爬,之后又狠心决绝地离她而去;他才会千方百计地赢取玛蒂尔德的欢心,利用这欢心满足自己的小小虚荣......一个人,如果亲情、爱情、友情的火焰都温暖不了他冻结冰封的心,那么他的一生注定孤独,而追求所谓的“自我”才是他不变的快乐、信任自己才是最为牢固的保障~人,总不会欺骗自己......     

    如此分析,于连的形象基本可以定型:即虚伪、自私、冷酷,可这几顶“帽子”太过沉重,压得于连无所适从,也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气。因为我们深知,这并非他本意,只不过迫于时代、迫于无奈......现在,当我们重新回顾于连的一生,就会发现他是如此的不幸,仿佛是一块美玉,却落入尘埃,他力求自洁,可怎能抵挡风雨侵蚀,砂石附着?只有变质成岩,峻其表、浊其颜、暗其面,才能立足于灰色地带而不被岁月轻易掩埋。所以,纵使他满腹才情、博闻强记;心高气傲、不甘人后;同情贫民,乐善好施;柔情缱绻,心思细腻......在那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社会,所有善良、美好也只能悄然隐匿,用一副精心描绘的虚假皮囊来试图契合世界的眼光。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呐喊,便在沉默中灭亡。”于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呐喊着消亡,他对这个凉薄世界发声,呐喊出那沉寂许久的愤怒。我认为,他死而无憾了,逆流而上的人,也会被时代铭记,即便载入史册的事迹并不光鲜亮丽,令人满意。但在熹微黎明到来之前,总需要血色朝霞中无畏的生命血祭,这样,崭新的一天才能开始,万丈光芒才能普照大地,历史的车轮才能得以继续前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与黑》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wf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