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总有家长问我:我儿子老去欺负别人怎么办?我女儿老被人欺负怎么办?我家孩子总抢别人东西,比较粗鲁,我该怎么管?
我们来看看,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发生什么,父母之间又在发生什么。
②
首先我们看总是去“欺负”别人的孩子。
这些孩子常有的一些表现是:
自己的东西绝不借给别人;
抢别人的玩具、不还给别人;
和别人争游乐设施,上去了就不下来;
用武力的方式争抢,抢不过有时候会攻击别人;
经常和别的孩子发生肢体上的摩擦、冲突。
我们看待这些行为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年龄。
我们主要看3岁以内的孩子。如果是小于3岁的孩子,这样的行为大多正常的。
比如有些孩子动手抓别的孩子的脸,但当时的情景并不具备攻击的条件,孩子的表情也比较愉悦。这时候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别的孩子的喜爱。
他们的语言发展有限,肢体表达也不丰富,他们也不认为“抓人”会让别人受伤。他们发现他们的手是如此好用,一够就刚好能够到对方的脸,一用力就可以握住。在他们的逻辑里,没有抓伤这样的后果,只有我喜欢你,要抓住你。
③
在另外的情境中,你明显感觉到你的孩子是在攻击别人,比如说争抢玩具。
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萌芽,他们需要不断通过“我的”和“你的”来确认自己和别人的边界。这种边界既能够帮助他建构他的自我,同时带给他安全感。
所以两三岁的孩子,很少懂得“分享”,他们会保护自己的物品,他的物品就是他自我的延伸,是他身体和自我的一部分。此时家长要做的,是帮助他确认这种感觉——这个东西是属于你的,别人要拿走,必须经过你的同意。
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出于面子要求孩子“分享”他的玩具,是不太妥当的做法。这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他无法捍卫属于他的东西,也无人帮助他,在他人格成长的过程中,严重的情况下会习惯性“放弃”自己的权利。
④
同样的,你的孩子也会去抢夺别人的玩具,“快乐”是他的本能。他想要这样的快乐,是无罪的。
我们看到大一点的孩子,会去告诉别人:我想要玩你的玩具可以吗?但是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他们语言发展不完善,想要获得一样东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伸手拿过来。如果他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出来,他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这样东西不属于他。
另外这么大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力量,他并不知道使用多大的力气会不伤害对方,一不小心就会将冲突升级。
⑤
家长在自家孩子总是主动“攻击”别人的情况下,可以做的是: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用攻击表达喜爱,你可以抓住他正在攻击的手,对他说:“宝宝是不是很喜欢这个小弟弟?宝宝可以摸摸他,不要抓他哦!小弟弟不喜欢别人抓他。”
这首先是给孩子一个对情感的“解读”——原来你的这种看见对方急不可耐的情感,叫做“喜欢”。
其次你给他一个示范,遇见喜欢的人可以怎么做——轻轻地摸摸他,用这个动作代替“抓”的动作,来表达你的情感。
等他慢慢地会说话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语言示范:“小弟弟,我喜欢你。”
他慢慢就会学会,当他喜欢别人的时候,除了用动作,也可以用语言,既能够表达他的内心,又能够被别人接受。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捍卫自己的玩具,你可以做的是:
首先评估一下这个情景是否需要你参与,有些孩子之间的冲突是不需要大人介入的。他们在这样的冲突中慢慢建立起自己人际交往的模式,大人总是来介入,会干扰他的功能。
如果你评估冲突已经到了两个小家伙无力解决的程度,或者武力升级,眼看有人要受伤。你可以过来,首先轻轻握住对方的手,将肢体冲突温和地制止。
然后你抱抱自己的孩子,对他说:“妈妈知道这个玩具是你的,你不希望别人抢走他。”
这对孩子来说,是相当酷的一句话。他知道在他无助的时候,有人看到了他的无助,并且能够帮助他。最初的对世界的信任,和内心的力量感,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然后你温和地对抢他玩具的小朋友说:“阿姨知道你想玩这个玩具,这是哥哥的。阿姨看到哥哥现在也想玩,你可以先还给哥哥吗?等会他不想玩的时候,你再来征求他的同意,好吗?”
通常情况下,对方孩子会还给你的。
有的家长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己的孩子软弱。有的家长会鼓励孩子去抢,孩子冲突越激烈,他越替孩子骄傲。
捍卫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孩子的社交模式尚未成熟的时候,他并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他保护自己的东西,这时候是需要家长的辅助的。
家长在旁边的示范,长久地下来会内化成他的社交模式,他慢慢就会知道,他想要保护自己的东西,并不只需要死死地抱着那样东西,再把别人推开。他也可以用协商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显然更加简单。
最后一种情况,如果你的孩子正在抢夺别人的玩具,你可以:
一、立即制止,并且把玩具还给别人,对对方孩子说:“对不起,这个玩具是你的,还给你。”
二、对自己孩子说:“这不是你的玩具,妈妈知道你想玩,你可以等弟弟不玩的时候,你再去跟他商量。”
他可能会有很强烈的情绪,家长在这个时候需要HOLD住。这是一个社会的规则,不是孩子的眼泪就能够改变这个规则的,家长在某些时候必须有所坚持。
总体的一个原则就是: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我也知道你为什么哭。我虽然不允许你这样做,但是我允许你有情绪,更允许你哭。所谓的——温和而坚定。
有些家长做到这最后一步,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会斥责孩子:这不是你的东西,本来就应该还给弟弟,你还哭,再哭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这个时候孩子体验到的就是:我想要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做错事情了,所以妈妈生气了。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的话,孩子很可能会趁你不在的时候,狠狠地欺负一下别的孩子,狠狠地抢走别人的玩具。因为他曾经想要这个玩具的“情绪”,注意是“情绪”没有被看到,所以他“报复性”地将情绪发泄在别的孩子身上。
这几种模式,都能够帮助孩子确立边界,慢慢地他就能够分辨我是我,别人是别人,我的是我的,别人的是别人的。我的物品我可以支配,别人的物品别人也拥有支配权。他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掌控感相对就是可控的,他觉得自己是能够很好地支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
我们说最后一种情况,当你发现孩子的冲突中存在一个情绪或者行为失控的孩子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将你的孩子抱离现场,保护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
⑥
这样的情绪及行为失控的孩子,以及一些3岁或者更大年龄,仍然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仍然经常和别人发生严重冲突的孩子,常见的原因有:
1、欺负别人的孩子有一个过度压制他的父母
我们知道有一些在外面张扬跋扈、到处惹事的孩子,家里会有一个非常暴力的父亲(或母亲)。这样的孩子从小被打压,被父母“欺负”,他同样没有能力学会当他想要别人听从他的时候,除了武力之外,他可以用别的建设性的方法。他以样学样——制服别人不需要太复杂,只要用拳头。
2、过度宠爱,缺乏规则感;
当父母潜意识有太多冲突未解决的时候,很容易投射给孩子。
如有些父母有不太愉快,被过度限制的童年,他就会将这种对自由和快乐的渴望投射给孩子。他会对自己的孩子无比宽容,不舍得立任何规则给孩子。孩子没有机会学会他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需要,在他的意识中,任何人或物都是以他为中心。
还有这样的可能:父母潜意识不希望孩子成长得太好,最终会抛弃自己,他会不自觉地剥夺孩子成熟的能力,这种剥夺以溺爱的方式呈现——将孩子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剥夺。这样的孩子别人都不会喜欢,他就只能永远留在父母身边。
3、器质性问题或存在一些儿童心身疾病。
喜欢我,关注公众号“栾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