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叹的是, 第2、3代农民工已经不愿意踏上建筑工地:搬砖砌墙、和水泥、推小灰车…
工地上的重体力活还是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主力军。他们受过苦,相对文化程度不高,从小经历过的那种生活,与现在相比,已经是人间天上了。
他们能够坚持,懂得珍惜,只要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很容易满足。
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叫贾大全的同事,我们在工地上的同一项目部。我是施工员,他是材料员 ,因不甘心受苦和无聊的工作,被给工地做塑钢窗和铝合金的南昌一个经销商挖走,卖建材去了。
几年后,他的收入也经把我甩了好几条街。不过,听他叙述,销售这工作背后的辛苦和心计也非常人能理解。
他获得信息的来源就是建筑设计院。
到设计院了解哪些单位准备 盖房子。等房子开始建了,你再去了解,就晚了,商机就被竞争对手抢占了。
贾大全在南昌跑业务的时候,去的最多的单位是建筑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的土木所。
那时,压缩“楼堂馆所”,建筑行业并不景气,除非大型的公共建筑像体育场馆等政府重点项目、高速公路等关系到经济民生的项目不得不建外,其它项目并不批复。
贾大全到了南昌,安顿下来后,首要的事情就是买个“南昌市交通旅游图”熟悉地形,接着就是买本当地的电话号码簿,厚厚的那种黄皮本,再就是乘坐各路公交车去亲自感知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习惯等等。
那时,贾大全去 的设计院除了省建筑设计院和市建筑设计院还有设计任务,上班的设计人员还不在少数,其他的专业院,你去了以后,就找不见人。
有的设计院只有传达室的老人在看看电视,留守着空空的院落,办公楼整个楼层都空空如也,甚至有的办公室虽然敞着门,但除了几个破旧的画板外,到处都是扔掉的碎纸垃圾等。
那时,每个政府职能部门都设立相应的设计院。
如工业设计院、建材设计院、医药设计院、化工、钢铁、铁路、水泥、城市设计院、城乡设计院、电力、水利、煤炭、电子、商业都有自己的设计院等等。
这些专业院主要做工艺设计,民用和公用建筑很少。
但贾大全必须一家家的去拜访,采取地毯式的查找方法。
去过以后,什么情况,回来做些记录:有的不需要去了,有的院见到设计人员,通过谈话,看看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一点点的深入进去。
把信息分成ABC三类,顺藤摸瓜,直至找到建设单位的最高领导人,负责人,招标单位的负责人,各有关人员,谁能起多大的作用等等,每天都要分析,研究,跟领导汇报,接受领导的指示。一步步地从零开始,直至拿到订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