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四境

作者: 青柠lime | 来源:发表于2016-07-07 12:38 被阅读66次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大家都记住了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记住了另一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想起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姑且称之为读书四境吧。

    借书满架,其实就是囤书,比如某君,觉得自己对社科类越发感兴趣,每逢打折都要剁手。剁到凄凄惨惨依然坚持不懈,某日翻检藏书,惊讶的发现自己差点把《昨日之前的世界》再买一次,赶紧打开购物车删掉。看着垒起的书山,心里得意洋洋,夸下海口,要把屋子四壁都堆满书,然后就可以随时随地徜徉书海。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啊,这一本又一本,厚的像板砖,靠啃完谈何容易,书山堆起来来了,但是看起来是真的头大。若是没有乐趣在其中,读起来确实够费劲。

    偃仰啸歌,其实就是说看书的时候,看到别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看到精妙的论述,甚至是解决了很久以来自己的问题,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这样的体验才是敦促我们放弃旅游,购物,踏踏实实的宅在家里、安静坐下去的原因吧。 因为在其中可以收获快乐,所以读书渐渐上瘾。然后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少了书,就像家里少了柴米油盐,缺了读,就像家里厨房许久不曾开火。

    冥然兀坐,读的书渐渐多了,观点也就知道的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甚至有截然相反的意见。比如以前单纯的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后来发现,民粹值得防范。以前觉得逻辑文字是最靠谱的工具,后来发现音乐雕塑可以直入骨髓。然后就需要慢慢去体会,去了解,谁是谁非或者谁的视野更宽,谁的格局更大。然后对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理想、现实、国家、文明确立起基本的看法。开始梳理世界的样子,开始确定看世界的方式。

    万籁有声,归有光本意是说安静的可以听见每一点细微的声音。读书到后面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一面镜子,好的坏的都可以完整的呈现在眼前,可以去听世界上最温柔的情话,也可以去理解世间最疯狂的举动。明白我们都不过是一样的人,可以随时易地而处,去宽容别人,放过自己。明白万物有因有果,不再轻判是非。对于那些不曾接触不曾理解甚至厌恶的东西,也能保持一份毫无偏见的认识。然后在此之上,生命不再固步自封。开始有了不断丰富与成长的可能。

    罗曼·罗兰说,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读书,不是因为考学,不是因为研究,它踏踏实实的融入在生活之中,它代表着生命还没有浇筑,还没有封顶。还能去寻找一种新的可能,这份可能性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着不确定的魅力。哪怕不去付诸实践,困守一隅,也不会迷失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倾轧里。

    因为,你有自己的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四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hk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