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一直给别人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印象,所以经常有熟人、朋友问我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很大一部分问题来自于无聊。工作无聊占整体无聊的比例最大。
我想以切身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经验从2009年硕士毕业至今已近8年。
这8年,我一共跳槽2次。现在是我的第3份工作,已呆了3个年头,并续签了合同,打算在接下来的合同期,完成生子大业。
领导对我的评价是:状态一直保持得很好。对工作充满热情。
同事的评价是:始终乐观积极地工作和生活,不抱怨,正能量。
我想,我或许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资格分析:工作倦怠感产生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的基因中或者说本能中,铭刻着冒险精神。因为大自然在不断改变我们祖先的生存环境。如果不勇敢探索,无所畏惧地走出去,开拓新土地,祖先早就已经死掉了。
所以,我们是不断需要新鲜事物的刺激,我们才会感到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旅行;很多人要环游世界;很多人喜欢读书;很多人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很多人要诗与远方;很多人觉得幸福在别处;很多人要去别的地方看一看……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里,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喜欢=熟悉+意外。
熟悉是让你不排斥它。意外是给你一定的刺激和新鲜感。
正如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所言:痛苦和无聊是人生的幸福的两个死敌。人生如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工作倦怠感一般产生于工作5年及以上的职场人。此时,工作已顺手,轻轻松松也能做到七八十分。
而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岗位分工极细。要求你做一颗老老实实的螺丝钉。要求你做一只兢兢业业守着自己土坑的白胖萝卜。
举个极端的例子,蔡京家厨房有个葱丝部,只负责拣葱切丝,其他如切姜丝之类,一概不管。
大公司也一样,越大分得越细。
所以,外界主动给予你的刺激感基本为0。
实际情况与你内心渴求形成激烈冲突。
而个人面对公司时,个人是弱势,只能默默去做螺丝钉、白胖萝卜……
无奈之下,倦怠感和无聊感如潮水一般蔓延,如水打湿卫生纸一般缓缓地悄无声息地侵蚀你。
于是觉得工作无趣。
既而蔓延至生活无趣,婚姻无趣;
直至人生无趣……
怎么办?
我想,以下由9个字构成的3只锦囊或许可以帮到你:
锦囊找意义
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需要意义感和价值感才能活得好的动物。
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提到人生本身无意义,你需要在人生中去寻找意义,寻找支撑你活下去的理由。他为此发明了“意义疗法”,也挽救了很多濒临自杀之境的人。
很多工作我们不愿意去做,很可能是因为觉得没用、形式主义、走过场、毫无意义。
此时,我们必须为这项工作找到意义。
举个例子。
领导要去一个大型业内论坛讲话,需要我针对论坛提纲出一篇讲话稿。要求有高度有深度。
一开始,我只是站在打工者角度去试图完成这个任务,我很痛苦。
后来,我突然想:这难道不是一个提升自己思维高度和深度、站在巅峰看自己从事行业的好机会吗?我一个小白领,现在能以一个高层管理者的视野去做前瞻,多么有意思呀!
我开始搜集各种政策、两会报道,找比较有想法的同行聊天,逐步完善、深化。
交稿时,我瘦了两斤,与此同时觉得自己的视野与高度拔高了一点。学会以一个新的、广阔的、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思路再举个例子。
前阵子,集团审计部门来我们项目做审计。需要我们准备2015-2017年所有的合同、资料、账目、数据。每天早上查到晚,非常辛苦。审计部门会提出无数问题,需要我一一解答清楚。
绝大多数项目很抗拒,也很抵触。
我先给自己做工作,消除自己的抵触情绪。
可能是我配合度高,一向严肃的审计部门同事对我比较NICE,沟通也比较真诚。他们说:“其实审计不仅仅是查账。更重要的是,把费用相关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提升。我们会依据审计结果,向集团提建议,开发新的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流程。”
我听了,如醍醐灌顶。
在后续的审计工作中,针对所有项目都觉得难的两大项工作,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因为在这两大项工作中,我做了长期而深入的思考,可以有效改进目前的工作流程。
审计部门同事频频点头,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跨部门不同的思想火花碰撞中,我的思路被进一步打开——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问题呢!我怎么没有想到!
这次的审计工作我有两个收获:1、通过审计部门向上传达,改进现有工作流程;2、思路打开,学会新的思考方法。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能够想清楚这件事的意义,赋予它意义。不论是对你自己的意义,还是对工作的意义,都会让你对这件事充满热情。
热情融创意
很多人反映,枯燥的工作会扼杀自己的创造力。
真的吗?
举个例子。
去年我们集团举办了一个比赛。让每个项目做一个短片。要求费用低+精彩。
很多项目找活动公司拿摄像机来案场草草扫了一遍示范区、售楼处、样板间。我却觉得这是一个做总结的好机会。
跟几个同事做了个头脑风暴,决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把项目这几年所有的大事串联起来。
在做短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会声会影做剪辑、拼接、渲染。
最终以0费用完成了这项比赛,并得了大奖,获得奖金。
最重要的是,我多了一项技能,学会怎么以0费用制作一部属于自己的微电影。打算在纪念日时做一部属于我和黎哥的微电影。
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创新精神。在自我探索领域,对自己的了解又多了一分。
此后,我在很多工作中都开始使用自己的创意。
例如:
在PPT中,使用自己的手绘图;
使用自己的排版方法;
开会和培训时,画思维导图,让同事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或会议;
在社群管理中,我使用自己的语言风格;
如果你多动脑筋,你一定能够发现,工作中一定可以找到半命题作文。
在半命题作文中,你可以尽情使用你喜欢或擅长的技能、语言风格、排版偏好;
再举个例子。
我在之前做沙盘时,和沙盘公司研究了很多方法,最终使用了一种最好的表现方式。
当然,这种表现方式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
我很开心。
我认为一个好的工作,一定要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融入自己的热情、偏好和个性。
沙盘做好前后的两周,我都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实现自身想法更有意思呢?
所以,如果你多动脑筋,你一定能够在自己负责的工作范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品味、趣味和想象力。
审美求完善
让领导看到你的进步。
我在工作中,比较重视自己的创新、想法、思路、审美。
时间一紧,对格式类东西就不太注意。
有一次,交上去的东西,被领导连续两次指出格式不统一。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我特意安排出十分钟,仔细地把所有字体、间距等调整一致了。
这个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时间稀缺的状态下,协调好创意和规范。
毕竟,作为一个职场人,想法再好,格式让领导不爽不是明智行为。
每一项工作,实际上都是与领导进行一次沟通;是你职业身份的一次次定位。
你的职业形象,就是这么一次次奠定起来的。
再举个例子。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发现自己在变通方面不够灵活。
于是我会刻意观察领导和同事处理一件事的变通方法。并把这种方法用在我的工作里。
以我3月1日的工作笔记举例:
今天领导让我向A公司询基地包装打包价格,其中一项是一个5米的大型设备。A公司坚持要5万,一分钱不能少。因为此设备高达5米,材料和人工成本都极高。
领导说:“你问问A公司,有没有矮一点的,矮一点的多少钱?”
我感到很羞愧——为什么我当时没有想到呢?
脑子不灵活啊!转变慢啊!效率低啊!
改进办法:下次和A公司沟通前,先做演练:把它们所有可能的回答想一遍。做出回答和提问。
颜色、材质、高度、位置、安装时间、地基,可能都影响价格,自己先把所有因素想明白。
想明白,再打电话。
前期可能慢一点,没关系,慢慢练。后面就快了。
不要一味追求效率,要追求效果。方向和方法正确了,快慢没那么重要。
就这样,在一次次完善工作中,一次次完善自我。
END
作者:黎沛沛。居北京。房地产民工。文能过专八,武能跑半马。硕士毕业转行,大龄才结婚。笨拙而真诚。这个世界喜欢聪明人。你不喜欢我,实在正常。万一你喜欢我,那就是命中注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