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刚 | 处世开方 以和为贵

陈刚 | 处世开方 以和为贵

作者: 晔问仁医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13:56 被阅读0次

    四 六 九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陈刚

    处世开方 以和为贵

    人 物 介 绍

    陈刚,曙光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擅长慢性尿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采访笔记

    “之所以选择肾病科,我觉得我们在用中医中药手段,拉住一匹疾奔向悬崖的快马,尽最大努力延长透析那一刻的到来,十年,十五年,多一年就是一年的幸福。”

    曙光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陈刚,擅长慢性尿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真正体味中医,他说是四十岁以后,一来是对人情诸事了然通达,二来开始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并且以己度人,“这是中医人的素养,敏感入微,对各种变化能够体会到,比如24节气对身体的变化。”

    当然,他也承认,传统文化是学习中医的沃土,“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热衷,学中医终归缺乏根基。”他坦言,青少年时期对武术,气功,儒释道的浅尝辄止,多多少少打下了基础。

    “通常,我的药不怎么苦,主张药性平和,也主张药味调和。肾病是慢病,可能要持久服药,苦药难咽。”他说,治肾病常用健脾补肾之验方,喜用黄芪,党参,肉苁蓉,淫羊藿等药材。硕士生时,他就师从海派中医丁氏内科童少伯传承的传承人何立群教授,直至如今,他的病人来自全国,最远来自黑龙江,半天门诊号总要看到下午三四点。

    与慢病打了十多年交道,他说,慢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最难,他让病人回家做功课(测血糖、测血压等),复诊时带来,“这也是一种监督和提醒。有老病人好长时间未发了,秋风起,蟹脚痒,我就担心他们去吃螃蟹,果然来就诊了,有人就吃了一只蟹脚,指标就飙升了。”于是,他好言安慰,他明白,人最难躲过场景诱惑,既然好了伤疤忘了疼,那就还得吃一次苦头,长一次记性。

    采访比预定时间迟了半小时,他在病房抢救一个高龄透析病人,说着话就倒在地上,“没救过来,生命无常,以前在急诊科工作过两年,体会更深。有一次连续抢救一个小时,其实病人早已没有生命指征了,但家属希望我们不要宣布,晚一刻宣布,也是一种安慰,彼此心照不宣。”

    每天回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在沙发里静一会,什么都不想,调和一天的气机和情绪,他说,长久以来成了习惯,“接接力。”

    他喜欢明史,尤其是万历到崇祯的那段不到百年的王朝,“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所有变革大事的症结,也是将来掀起波澜的机缘。在今天看来极有意义。”

    我点头,我告诉他,我在想那段历史中的中医人给后世的影响,脾胃张介宾,针灸杨断洲,外科陈实功,温病吴又可,他们的名号不如张仲景,孙思邈一般光芒万丈,但是,他们的贡献不可磨灭,除了沿用至今的医案,更多了对千年中医发展的思考。

    “是的,其实不要忘了,那个时代也有一位名垂青史的医生,李时珍。”他笑道。

    1

    从医之路

    陈刚从小有点早熟。

    读中学的时候,别的男孩迷恋金庸、古龙、梁羽生,他却开始琢磨起传统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庄哲学,道家气功。当年的《武林》《中华武术》都有气功功法的连载,他照着杂志学站桩,学打坐,感知身体发生的微妙变化。“妙不可言,很神奇,到处找相关的书看,除了丹道,居然还弄到一本《黄帝内经》,这是第一次接触中医,不过那些聱牙诘屈的文辞实在难懂,就搁置一边落灰了。没想到,几年以后,又捧起了这部经典,而且是一辈子。”

    高考结束,陈刚被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虽然并非本愿,但一想到将来的学习有可能与自己的爱好相通,他便安下心来。“不过没想到,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头两年在复旦读书,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做实验,后来回到中医药大学之后才正式开始学中医药。当时还挺失落,一直都在背背背。”他坦言,不喜欢背书,但也只能一股脑扎进书堆里,对中医实在谈不上兴趣,也想过放弃。

    陈刚最终没有放弃,而且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后期要选择导师,他选了曙光医院何立群教授。何立群教授,曙光医院肾内科主任,是海派中医临床丁氏内科童少伯传承的传承人、第四届上海市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刚跟随何立群教授学习多年,在学习的基础上还不时加入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一转眼,已经过了20年。

    曙光医院肾病科建于1950年代,在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童少伯、钟念文、郑平东等教授的领导下,努力发挥中医药治疗各种肾病的特色和优势1960年代发表的“以脾肾为主治疗慢性肾小球性肾炎”一文,提出慢性肾炎基本是脾肾阳虚由阳及阴的过程辨证分为水肿期正虚期正衰实期开创了以补益脾肾治疗慢性肾炎的先河,上述辨证分期及治疗原则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国内中医肾病专科临床广泛应用而目前肾病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组成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等。

    “我喜欢研究肾病,成就感比较直接。这里的病人深受肾病困扰,肾内科有很多指标可以看见,用药是否有效一目了然。”陈刚坦言,如肾病这样的慢病患者与医生的粘合度很强,有些病人一看就是十几二十年。“我们的中药干预,就是延缓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段——西药在早中期肾病没有特别好的疗效,配合上中医效果会更好。”

    有个近郊的病人,肌酐从500快速上升到700,当地医生建议病人做透析,病人不愿,执意找到曙光医院。陈刚分析后认为,这可能是慢性肾衰和急性升高,即急性肾损伤,于是中西药并用,肌酐逐渐下降。之后,病人一直在陈刚的门诊看了十年,肌酐就一直维持在稍高于正常水平。

    “对于慢性肾衰和蛋白尿的治疗我是有心得的。现在可以把节奏控制一下了,也该形成自己的临床特色与诊疗思维了。”

    曙光医院的肾内科全国闻名,陈刚在这样的氛围中受益太多,专攻慢性肾衰和慢性肾炎,患者慕名而来,最远的病人来自黑龙江,多的是口口相传。病人们选择陈刚,不仅仅是因为医术,还有对他产生的信赖感。“大医精诚,这句话是亘古不变的。有这份诚心,就会尽可能与病人多交流——了解病情,告知用药方法,叮嘱注意事项——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这样,病人服药的效果才会增强,而医生也能积累更多经验。”

    谈到用药,陈刚表示,以健脾补肾为主,并且提倡扶正祛邪。“先天肾后天脾,要补脾补肾,常用参苓白术散、参芪地黄汤加减。病人说,这个药不苦,有信心一直吃下去。”用药以“和为贵”,这是陈刚始终在坚持的。

    2

    自我管理

    陈刚认为,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医生对疾病的管理,另一个就是病人对自身的管理。“病人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我的医嘱总是各种告诫——血压、血糖、尿酸都要控制好,注意不要感染,还要当心平时的饮食。”他会让病人把每天的数据做成表格,复诊时带给他看,他就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用药。平时,陈刚会做许多场宣教,病房、社区医院、肾脏专业委员会都有他讲课的身影。

    “自我管理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很多蛋白尿、慢性肾炎的病人,从中医角度讲,脾胃都有问题,最好禁食生冷;还有,蛋白尿患者,大闸蟹这样的食物就不能吃。但问题在于,很多病人控制不住,一些病人9、10月份来看病,蛋白尿指标比前一阵子上升了,我问他们是不是吃了大闸蟹,十有八九都会承认。”提起这些,陈刚显得很无奈,“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一个反面例子,有个蛋白尿患者的蛋白尿指标已经正常了两年,就因为吃了一只蟹脚,整个人都肿起来,指标达到了9克,病情陡然变得非常严重。”

    陈刚坦言,对于患者来说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本身的欲望。“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时间长了病情稳定了,急性疼痛和一些令人恐惧的东西消失了,患者就会有侥幸心理,但疾病本身就是有变化的,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有很多,饮食只是一个诱因。”陈刚表示,他能够理解病人的心理,但也希望病人们能成熟起来,毕竟是成年人,要对身体负责。

    “遵医嘱很重要。”陈刚的病人中还有许多慢性尿路感染的患者,“这个病多见于老年女性,有的病人自己给自己开药,乱吃抗生素。不光对美食,药物也不能乱吃。”对于这些病人,陈刚会提醒她们尽量不要滥用抗生素,平时要多喝水。他辨证论治,开出的处方还是健脾补肾,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等,几个疗程下来,病情也就治愈了。

    3

    生命感悟

    就在采访前,陈刚还在参与抢救。“不是我的病人,但因为听到了有病人要抢救,我就在附近,肯定会赶过去。”这是一个年老的透析病人,突然呼吸心跳都停了,陈刚参与抢救了15分钟,最终没有救回来。“以前我做过两年急诊医生,在重症监护室,直面死亡的次数有很多。”

    陈刚还记得二十年前急诊室的一幕,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江苏姑娘,亲戚带她到上海旅游,突然在地铁里突发晕厥,送来时呼吸已经停了,家属泣不成声。“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医院上演,生命无常,一切都流逝得太快了。”病人在抢救,最煎熬不过的是手术室外的家属,尤其是对于那些没能抢救过来的病人,陈刚十分理解并懂得安抚家属的情绪,“有的家属会说,能不能再抢救一下,其实病人已经死亡了,但是家属心里需要最大的安慰,那我们会安排家属见病人最后一面,推迟宣告死亡的时间。”

    临床20年,除了对于生死的感悟有了改变,陈刚对于中医的理解也有所变化。

    “现代中医对中医的理解其实是不够的,现代中医有很多医学理论都是西医思维。所以,要想更进一步,还得从传统中找答案,从经方或者时方中找出窍门。”陈刚表示,现在重新捧起四大经典,会有常读常新的收获,“以前大学里读到这些书的科目都拿了A+,而真正理解运用却是在接触临床之后。窍门就是一张纸,接触临床以后点破了才能开窍。”

    陈刚坦言,对中医的理解也与自身的感知度有关。年轻时不容易感觉到自己身体内一些微妙的变化,但过了40岁之后,对于身体的变化就比较敏感了,给病人看病能以己度人,对于病人的一些变化就会把它放大了去辨证。“其实,做人也是,人们都说四十不惑,四十岁以后才有所感悟并且心智成熟,这时再回头去读以前粗略读过的书,才会真正体会。”

    此时,午后温暖的日光从窗外照进来,给屋子里添了几分光彩,这位中年男人喝了一口茶,似乎还有许多话可以说。

    口述实录

    唐晔

    您从医二十余年,对中医的热情与当年相比是怎样的呢?

    陈刚

    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中医医生,但现在对中医的热情要比过去高了很多。以前在急诊室,我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西医为主,中药辅助;现在对于有些疾病,我认为从循证医学来看,确实需要中医药来调节免疫等方面。而且,中医讲究“辨证治疗”,个体化差异,每种治疗方法各有各的巧妙,同一个疾病,两个医生一起辨证也会有各自的不同,也都能治愈疾病,这就是中医的高妙之处。现在我就是多看多读,开卷有益,临床上遇到问题,很多条文会自己在脑海里跳出来,我就知道要怎么用了。”

    唐晔

    这些年,您的价值观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呢?

    陈刚

    我的价值观就是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一直没有改变过。

    唐晔

    临床上,您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用的药呢?您的用药特点是什么?

    陈刚

    像丹参、黄芪,我的方子里70%都有。我还喜欢用淫羊藿、肉苁蓉。一般情况下,我用药平和。一般是二十味到二十五味——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加减。我师承何教授,都喜欢用健脾补肾的方法。

    唐晔

    您关照病人要自我管理,您自己会控制自己的作息吗?

    陈刚

    坦率说,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我的作息,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该休息的时候没办法休息。医生很多时候都是连轴转,休息时间真的很少,早上七点一刻到单位,晚上六点多回到家。先管孩子功课,然后见缝插针学习,晚上12点睡觉。有很多想做却没能做成的事,比如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这种念头就比较奢侈(笑)。

    唐晔

    您第一次面对死亡是什么感受呢?

    陈刚

    还是实习的时候。见到人死后的肤色改变了、体温没有了,再也叫不醒了,心里各种滋味。时间长了以后,伤感没有了,只会不遗余力地抢救病人,如果实在救不回来,也要做到我们所能做的一切。

    唐晔

    现在案头都是些什么书呢?

    陈刚

    现在我看的是电子屏的电子书,很多书都存在电子书机器里面,比如《中医经方应用》《中医经典必读》,还有胡希恕和刘渡舟的著作,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伤寒论》,原著每读一遍,感受都不同。

    唐晔

    您觉得,做一个中医医生需要一些怎样的素养呢?

    陈刚

    最主要的是要有好的品格;其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一定兴趣;第三,对于自然变化要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灵活度,直觉一定要强,能一眼看出病人的气色好不好、心情怎么样,再从整体去思考病人需要得到怎样的治疗。中医所说的“望”,其实就是通过观察,就能看出病人大概的问题所在。

    唐晔

    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您会选择哪一位老师追随呢?

    陈刚

    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

    唐晔

    您对《大医精诚》怎样认识呢?

    陈刚

    这个“诚”字,可以贯穿行医一生。每个病人都有其特殊性,“诚”才可以专心为病人治疗。

    采访/唐晔  编辑//吴佳蕊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真实,真切,真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刚 | 处世开方 以和为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qx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