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篇文字在有些人眼里也许是个“小众话题”,或许不值一提。但我仍然写出来,希望能引起思考与讨论。

在我小的时候,社会物资匮乏,家庭极度贫穷,虽然那时候在我的认知范围里还没有“分享”这个词,但我们一家人在“分享”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端上桌的油膜或烧饼,客人没吃完的,兄妹几个每人分一点,有时候即使只剩下巴掌大一块儿,也要掰开再分。那个时候,我们小孩子都是不能坐桌前陪客人吃饭的,因为能端上桌的饭菜太少了。
后来,随着生产责任田承包到户,白面和大米不再稀缺,但分食(分享)的习惯没变。

再后来,我长大成人也成家了,在抚养我的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逐渐忘了“分享”这个词。孩子爱吃的一定是优先甚至是全部让孩子吃。
久而久之,孩子已经习惯了独享,认为自己爱吃的东西自己独自享受是理所当然。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独享与分享,已经不能再单单从买不买得起、吃不吃得起这个角度去看待,是否会与自私的养成有所关联呢?
虽然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承认自私,认为这是个“污点”。

记得几年前的一次朋友聚餐,在上菜过程中,有位宝妈突然站起来,指着一盘菜说“我们孩子最爱吃这个了”,边说边把那盘菜端过去放到她孩子面前。
全然不顾桌边那些诧异的表情。
果然,在用餐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还在喝酒,这位宝妈忙不停地用筷子夹勺子穵,不一会儿就把那盘菜全部搞到孩子碗里。
也许,这位宝妈认为这就是爱,这是一次难得的体现母爱的机会,这是理所当然。但是,看在别人眼里,这不叫自私吗?
“吃相难看”是个网络用语,我极少用。

吃独食在物资充裕的今天看来,不足挂齿,不值一提。但是,长期把吃独食当成理所当然,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必然会活成他人眼里的自私。
值得警惕的是,比自私更可怕的是冷血,二者只有一步之遥。
我相信,今天已经没有多少家长会在意孩子吃独食,但一定有不少家长担心费尽心血养出个不懂感恩的冷血神兽。
毕竟,每个人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都会老去。未来未知且充满不确定,谁都不敢说老去之后不需要孩子行孝。无论今天把养老规划得多么好,养老金准备得多充足。
何况,还有许多人到中年,养老准备依然是八字没一撇的。
再说,一个从小没有分享习惯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情商高不到哪里去,胸怀与格局大不到哪里去。

我们今天谈分享,已不再局限于分享食物,还包括分享思想、分享荣誉、分享劳动成果、分享喜悦等等。这需要有换位思考意识,要有大格局大胸怀。
人是社会的细胞。人与人之间,或因分享而相处更加和谐。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古往今来,但凡有大作为大成就的人,都是胸怀天下充满大爱的厚道之人。
心里和眼里只有自己的人,难有大作为大出息。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长大有出息有本事,能对国家有贡献,为社会造福祉。没有谁甘心孩子一辈子为了碎银几两蝇营狗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好习惯或坏性格的养成亦决非一朝一夕。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大气与大度,从分享习惯的养成开始。
关注公众号【常青视野】,对于生活相对富裕时代的分享与独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欢迎转发并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