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伤春悲秋的日子。
小的时候,性格爽朗没有必要选择文字的表达方式去宣泄感情,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想要的,一切都很自然。
拥抱自己我喜欢上文字应该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我的班主任姓王,是个温文尔雅的三十岁女人,她很懂得因材施教。
那个时候的我对学习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自信,我总是觉得自己并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每日每夜也都是混日子而已。
王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堂上她总是会叫那些积极发言的同学回答问题。
我总是缩在角落里,不想引人注意。可适得其反的是王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羞怯,把我叫了起来让我朗诵一篇课文。
我紧张极了,双腿都在发抖。强撑着让声音听起来正常。
朗读完了,我双腿一软坐到了座位上。王老师竟表扬了我,还夸讲我有朗诵的天分,读的朗朗上口,很有感情。
我十分意外,这与印象中的自己大相径庭。
我打心底里感到热血沸腾,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原来,我还可以有所作为!
我开始喜欢王老师,然后喜欢上了语文。
大家都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于我而言,若是喜欢哪个老师便会对哪门学科感兴趣。
王老师,算得上是我的启蒙老师。
至今我仍感谢她。
为何今天想要写下这篇文章…
思虑了很久 应该有诸多的缘由吧!
首先,可能是因为今天投稿《诗》的专题又一次落选让我有些伤感吧…我写的随笔抒发落寞的感情居多,不怎么符合专题的要求,可我只想单纯的写作,不想因为发表文章而去刻意的创作。
我的那首《他已远去 我在这里》石沉大海 ,但我并不感到挫败。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追求!不去强求,不去违心的改变!
这首《九月》和那首《他已远去 我在这里》都被我收录在随笔之中,我还是会继续的把我想写的发布出来,至于能不能投稿成功,想必也是需要造化的。
我是个情绪起伏很大的敏感女生。
这个学期开学至今,我只去了学校一个星期。有很多的人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初中开始在家里自学,如果是在学校,成绩会比现在还要好,你能考上一个更理想的大学,你不后悔吗?”
我的答案,坚定如初。
“不后悔”
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心如止水。
初二下学期因为身体的缘故我做了个阑尾手术,不得已选择在家修养。班主任害怕我拉全班的后腿,曾劝过我休学一年,还美其名曰这样不会耽误我的前程。
我不想选择从头来过,这会让我觉得很累。
我正常参加会考和中考,我不跟任何人比,现在的我虽不是最好的我,但我接受这样的自己。
高中刚开学时,我更加适应不了学校的环境。那种强烈的压迫感使我喘不上气。
为什么是更加适应不了?因为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学校,就和我的本性一样,从我记事开始它就跟着我的年龄一起增长,如今我长大了,它也越发不可收拾。
高中三年,我还是在家自学。其实在家里,我的学习时间真的寥寥无几,没有学校里分秒必争的紧迫感所以放纵了自己。
临近会考和高考我才请了家教,亡羊补牢、临阵磨枪一下。
效果并不理想,会考顺利通过,但是高考仍旧证明了:即使我有自学的能力,但是没有学校的环境督促,自己进步的空间始终得不到拓展。
我只考上了一个专科类大学。但我始终没有后悔过,有些事情是强求不来的,命里有时终须有,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又何须为自己找借口。
大一刚开始,我保持着一股新鲜劲儿。大一下学期我开始有些疲惫,现在大二了,有种说不出的沧桑感。
我恍然的觉得,这不像是我想过的生活。那种矛盾和自己跟自己较劲儿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今天我在家里,码着这些文字,心里踏实了很多。前不久我接收了班长发来的消息,大学第一学年我的综合成绩在班里排名前十,获得了奖学金。
我不喜欢让自己背有太多的包袱,对一些职务也没有太多的欲望,有人曾说我是享乐主义的典型代表,也有人说我太安于现状,没有追求。
我开心的做我自己,任他人如何评说!
但有些时候我却放不下别人的眼光和自己长不大的心。
现实就是现实,生活来不及等待你的步伐。
现在我又身在岔路口,我不知道如何抉择。
每天写几篇文章,满足一下心中故事情节的自己,离奇曲折的短篇小说,心灵鸡汤的唯美文字,以及对生活的无奈…都被我写成文字,它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让我有安全感。
每一个喜欢我,评论我,关注我文章的读者,都让我有一种被认同感。我很感谢他们!
我的心,煎熬的有些日子了……
我多想挣脱时间的浮躁,不被生活迷失双眼。
不够优秀,所以我还要丰盈我的双翼,直至我可以自由飞翔,张开翅膀。向质疑我的人,还有迷茫过的自己大声的宣布“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每一个人,都是最好的自己!每一个自己请善待所有的不完美,即使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寻找遗失的美好,再久的挣扎都是一种成长。
相信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