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浅析系列之《孟子》哲思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三节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三节

作者: 霜月洞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1:11 被阅读47次

    此节内容篇幅不长,要点也非常集中,不过需要上下段联合起来一起看,才能看的更清楚一些。

    前文“以力假仁者霸……”及后文“以力服人者……”虽被“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夹断,但此段是对前文的“王不待大”所做出的例子说明,可以当作括号内容来先进行“忽略”,待前文与后文连接妥当,再做细节分析。

    说明1:此节内容,即是对王道与霸道的粗略解析。说明了王道所依靠的是——仁义;而霸道所依靠的是——实力(包括各种属性的实力)。其中“王不待大”是最为核心的语句,即,真正能够绵延续传的国度,往往不以实力为第一要素,而是以仁义作为立国之本。

    浅析1:何为仁义?立国之本的前提是什么?

    立国之本的前提是以人为本——以天地、自然、万物、民众为本,(在神朝之后)君王亦是人类,君王只有站在天地、自然、万物、百姓的立场上做人、做事、治国才能真正的受到百姓的爱戴与拥护。此时,国家变成了君民共治的国家,国家不再成为只属于君王的牢笼。

    浅析2:霸道为何只能逞强一时?

    霸道:君王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治理国家(只有当实力充斥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它全部的作用,若是在霸道治国理念上分散了实力,最终的结局就是灭亡),全天下只有他一个人与国家有关,实则被自己的国家幽禁而不得善终。

    实行霸道治国,所有的一切只系于君王一人之上,君王眀则天下明,君王昏则天下昏,若是昏君当道,自有替者(可谓容错率为0)。然而,谁又没有头昏脑胀的时候呢?而王道则不同,实权不分散,但国家的存亡并不系于一人之上,可谓全天下的人类共同平摊了这亡国的风险。

    霸道,实则软硬兼施(软:仁义之名;硬:倚仗实力),从而达到己身自私自利的目标,其目标的核心是天下。换言之,霸道之主要的是一己私欲。王道,君王与百姓共同成长,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为目标,其目标的核心是同为人类的自己。换言之,王道之主要的是全人类所需求之物。

    说明2:以霸道治国的后果,在后段直接显现出来——非心服也,力不赡也。王道——中心悦而诚服也(心悦诚服)。后段与前段直接以因果呼应:“假”仁者霸——非“心”服也;“行”仁者王——中心悦而“诚”服也。

    浅析:假借仁义之名来使得天下归顺,实则以实力压制,作为君王,本无诚意,何求臣民对其忠心耿耿?

    引申1:你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面对怎样的自己;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就会如何对待你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己私利,就算有,也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引申2:在如今,看似并不需要谁来诚服谁,谁来仰仗谁。不过,作为人类而言,一定有一些能成为众人的标榜,让众人来效仿与学习,使得全人类能够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行。然而,就算现在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作为凡人的我们也依旧能效仿这些古之先贤,先摆正自己的处事心态与为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生活的品质(今)与人性的共鸣(古)。做好自己,也无需走霸道或是行王道,不偏不倚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也许与你志同道合的人就在前方不远处。

    说明3:(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前者以方圆七十里称王,后者以方圆百里称王——王不待大。

    引申:成事不一定需要过于优渥的物质条件,而最重要的是成事者的心意与过程,心意顺遂天理与人伦,过程不失努力与艰辛,一般来说,事事皆能小有成就。

    另引(小):以大引小,即可得“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并非“以偏概全”。“以小见大”其中的小与大皆是完整无缺的,且是可以随着认知面、阅历程度而不断提升其高度的。而,“以偏概全”在认知上本就有欠缺,以为自己的认知就是其事的全面,此间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是贻笑大方的洋相,与“以小见大”可谓天差地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三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p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