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在北漂期间,我曾在两家企业工作,分别是甲公司和乙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曾让我万分纠结,尤其是H家公司。从企业开创干到倒闭,眼看他起高楼,眼看那楼塌了,那滋味真不好受。很多人都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会成长很多,原本我也以为是这样的,但直到最近才明白:成长,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你经历后有过哪些深入的反思,以及这些反思对你今后的人生带来的影响
在甲公司濒临倒闭的前期,主管经常带着下面的员工开会,讨论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这种会议本身无可厚非,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方案以便有目标有计划地工作。只是会议开着开着就进入了死循环:比如目前需要解决A问题,可以通过BCDE这四个路径来解决,但这四个路径都各自有问题,而讨论到最后归根结底是问题G无法解决。问题G显而易见,大家都知道,并且短期内无法解决,是任谁来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在会议中,员工一致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自己手上的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企业无法继续生存。
原本是带有积极意义的正常工作讨论会议,但在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了员工吐槽大会,很愧疚,当时我也吐槽大会的一员,而且还是带头吐槽。原本以为这样的吐槽只会出现在企业频临倒闭期才会有,所以对工作会议变成吐槽大会这种现象也没有过多的思考。直到半个多月前的一次正常的小组会议中,我发现大家又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不知不觉中又变成了吐槽大会,这时我才意识到,这并不只有创业型企业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遇到的工作场景。其关键不是企业,而是会议的主导者,如果不有意识的避免进入死循环,后果很严重。
这样的会议浪费时间不说,还会对员工的情绪有极坏的影响。把企业的问题无限放大,并且在吐槽的过程中,也让员工不断地为自己找借口推卸工作责任。比如员工会说工作做不好的根本原因不是自己不努力,是企业存在根本行的问题,等等。
实际上每个企业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存在着十分根本的短板,但在这并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比如培训行业的几家大公司:学而思模式/学大模式/新东方模式,仔细思考会发现每个模式都有自己的短板之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扩张,只是会在某个竞争阶段成为企业必须要突破的瓶颈。再比如近期很火的共享单车。很多人都会吐槽小黄车太容易坏,说小黄车这样下去迟早玩完。也有不少人说摩拜的自行车成本太高,投入太大赚不了钱。虽然摩拜和小黄车各有短板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融资并不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北京的朋友肯定知道还有一款共享单车:unibike,由你单车,最开始用的时候,系统给的密码不对,连换密码或者是投诉的入口都没有,我当时就想,这样的企业太霸道了吧,我都没骑上车就得扣我的钱,还没地方投诉,嚯,这企业肯定玩不了几天。但实际上呢,现在由你单车发展的好好的。并且也在逐步的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一方面,员工的职责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是一味的给企业挑毛病,要挑毛病也可以,先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问题大家都知道,解决问题靠的绝不是吐槽,而是各自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的工作,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务中,尽可能的让问题变得稍微小点。很多问题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有了各种资源后,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性。
这种会议,基层干部们尤其要注意,做好员工情绪引导,主导会议中心思想,尽量避免让大家进入死循环的误区。
人人都知吐槽无用,但人人都想一吐为快。管住嘴,迈开腿,踏实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