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5
灵感果然是写东西最为重要的东西,没有灵感,不知开头,心中再有多少话想说,笔下也“吐”不出个所以然。就好比我现在,明明胸中脑内有万千内容想要一吐为快,却在临下笔时不知从何说起。
忽然产生这样长期定时地写东西冲动的原因有二:
一是自己一向认为还算是个喜好写作的人,虽然平时动笔次数有限,且文章质量也算不得上乘,但自从三年级第一篇作文就被当做范文在课堂上展示后,那种沾沾自喜感觉仍然记忆犹新。毕竟小学生,老师的夸奖便是那时候最值得欢呼的事,也是拜那种“虚荣”的感觉所赐,从三年级开始,自己就养成了在学生习作方面仔细考量斟酌的习惯,期待下一次又在全班面前享受“范文”带来的荣誉。
初期的小学生作文提倡想象力和叙事,这样的习惯着实为我带来不少好处,可是后来的中学生作文,开始讲究“套路”,我舍不得那份荣誉,就只好跟着“套路”走:背模板,记排比……结果“范文”保住了,写出来的东西也彻底的“死”了。
如今我终于不用再按着模子来,但是笔下的文字再也不灵活,每每想写些东西,最先跳出来的仍然是写熟了的老一套,死气沉沉,顿时就没了继续下去的欲望。所以便想:何不抛开一切随心所欲胡乱写一遭?什么逻辑秩序,什么遣词造句,统统不考虑!只管写便是,什么时候笔下的文字活过来了,便什么时候寻求更高一层的突破也就是了。
二是近来看了赵宏编辑的一本书,书名叫《一本书的诞生》,书中赵宏编辑对自己写这样一本书的原因大致描述为:想要做一个有心人,什么是有心人呢?有心人就是怀个孕就能写出一本孕期指南,旅个游就能出一本旅游攻略……她也想做个有心人,既然自己是个编辑,那不妨就把自己作书的经历写出来,这也不错。这便是赵宏编辑这本书的由来了。
而从小到大,我们应当听过不少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的劝导。这些劝导或来自老师,或来自父母……也许他们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但总有让自己细心记住发生在周围一切值得记住的事的意思。当时不懂,听过了也就罢了,如今长大冷不丁看到这样一段直白的话,霎时感慨万千:为什么小时候大人总会劝导留心记录身边事?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却忘了记住,待到需要那一段经历时,却没有了记忆。所以想提醒孩子,记下来,做个有心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现在的经历会在未来起到什么作用。
只是可惜,前人的经验在太小的时候总是不能弄懂,而待到如今懂了,却已经遗忘了不少东西。如果小时候真如前辈所言,把一切值得纪念的东西记住,现在回头看看,不管好坏,肯定是美事一桩。
以前的事已经无能无力,但从现在开始好像也算不得太晚。赵宏编辑把自己多年来做书的经历集结成册,讲述出版知识。然而我至今还是个学生,想要如赵女士一般留下有用的指导似乎不太可能,自己能够留心的点点滴滴无非也就是这片校园天地。
现在已经大二,学生生涯也走到了看的到头的另一端。所以想要写东西,从今天开始做个有心人,带着从幼儿园开始的记忆,仔细回忆筛选,认真记录下来,是为自己这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做个记录,也是给自己这学生时代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大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