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 作者: 费勇
☕️ 介绍: 作者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解读为五个生活法则:种子法则、心灵法则、纯粹法则、担当法则、行动法则,通过这五项生活法则,将王阳明的理论实践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指导读者从内心根源出发,从如何“做人”入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从而拥有根脉清晰、枝繁叶茂的一生。
你要做的只是清除心中的杂草
这颗心,会让我们在世上做什么都变得容易。
这颗心在哪里呢?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之道”就在我们自己心里,我们只要回到自己心里,就可以了。但事实上,并不这么简单。为什么?答案就在这篇教规里。一开篇就讲立志,这是种子法则。立志也可以说是回到内心,找到那个与万物一体的心,这是心灵法则。但王阳明讲了立志之后,并没有讲心,而是讲了善、恶的分别,然后讲了勤学、改过、责善。
这里,王阳明把“心”具体化了。那个与万物一体的心,那个能够给予我们不断能量的心,一直在那里,但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呢?这篇教规里,王阳明的回答是:因为“恶”。因为我们的心装满了“恶”,所以,我们看不到那颗真正的心。因此,王阳明在教育中,第一,要求学生立志,立志的同时分清善恶,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善良的人;第二,通过勤学、改过、责善等手段,去除心中的恶,培植心中的善,最后达到澄明的境界,心就成为我们自己的心,成为与宇宙一体的心。
所谓心学,就是修心,让心变得越来越纯粹。做人,就是让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纯粹。做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减法,不断让生命变得纯粹的过程。有人问王阳明:“人都有这颗心,心即理。为什么有人会行善,有人会作恶呢?”王阳明回答:“因为恶人的心,失去了心的本性。”这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净的本心存在,“恶”是因为失去了这个本心,所以做人的根本,就是要把这个本心找回来。王阳明有时候把这个本心叫作“道心”,即没有人为因素污染过的心,而被人为因素污染过的心,叫“人心”。
❤️ 笔记:如何懂得怎么修炼心学。怎么和自己对话,是特别关键的。我常常换位思考,在和父母的沟通中,我常常以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然后感受他们的感受。这很痛苦。搞错了方向。也就是王阳明说的,过度了。
要以我为中心,感受他们的感受为辅。
很多时候也会忘了,自己的志向,目前只是知道,心上练习,逼自己练习,让自己感兴趣。别无他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