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追求

作者: 蚁民 | 来源:发表于2023-09-27 18:59 被阅读0次

    一提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五阶金字塔模型,从底层到高层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前四种较低层次的需求源于个体生存的动机(内在的生理活动或外界的刺激),属于刚需,是被动产生的;而最高层次的需求和生存关系不大,属于改善性需要,是主动产生的(希望采取积极行动来实现自我)。

    我前段时间看混沌直播课的时候,了解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有个扩展模型,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如果从顾客体验的角度来分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对应的是丰富的商品、合理的价格和温馨的环境;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对应的是完善的服务;而求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对应的则是文化的场域。

    与五阶模型相比,扩展模型增加的是较高层次的需求,求知、审美都和个人成长有关,也为实现自我打下了基础。

    不管是五阶模型还是扩展模型,较低层次的需求就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较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追求自我完善,甚至自我超越了。

    单看这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金字塔模型,就可以直观感受到有需求的人与有追求的人完全处于不同的生存状态,他们在认知上的差距决定了未来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

    最近正好读完了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撰写的自传《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他在书中详细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和父亲在需求与追求上的认知差距,给我很深的感触。

    苏世民从小就在自家的窗帘麻布店工作,看到了商店的成长潜力——产品优质、价格公道、生意兴隆、顾客如云。但他的父亲只是满足于现状(有房、有车、有供儿子上大学的钱),每天按部就班地做生意,丝毫没有扩张店铺的野心。

    苏世民就用西尔斯百货的例子鼓励父亲走出舒适区,积极扩张店铺,把家族生意做大做强。但思想保守的父亲根本不为所动,还反问儿子“我还需要什么”。苏世民的回答则一针见血,“这个跟需求没关系,这是一种追求。”

    当父亲的认知还停留在金字塔模型的下端时,儿子的认知已经到达了金字塔模型的顶端。难怪苏世民会忍不住感慨,“一个人可以学着做管理者,甚至可以学着当领导者,却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企业家”。

    相比保守固执的父亲,敢想敢做的母亲更让苏世民佩服,她不仅竞争意识和好胜心都很强,而且有远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字里行间都能看出,苏世民从他母亲身上受益良多。

    有追求的苏世民显然比他的父亲走得更远。他一直保持开放思维,敢于打破边界,挑战困难问题,抓住罕见机会,为人所不为,为人所不能。

    和我们从小接受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思维模式不同,苏世民认为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两者都会消耗时间和精力;如果决心做事,就要做大事,确保自己的梦想值得追求,未来的收获配得上自己的努力。

    在我看来,苏世民眼中的大事,就是对普通人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有助于抓住巨大机会的事,并且他还善于倾听,以及敏锐观察多方的需求,然后把这些不同的需求匹配到一起,敢于创造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多赢事件。

    他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小有作为,初露锋芒。比如在读高中时,他想方设法把当时美国最受欢迎的一支乐队,免费请到学校来表演。又比如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他创立了芭蕾舞学会,费尽周折地把纽约芭蕾舞团(当时全世界最厉害的芭蕾舞团)请到纽黑文演出,不仅没花钱,还让自己名声大噪。

    他的组织管理才能在大学期间得到了充分展现,不管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还是利用媒体造势,以及组织毕业典礼,他都敢想敢做,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一般人对现状不满,只会抱怨;而苏世民对现状不满,就会努力促成改变。他仅凭一已之力,让学校改变了招生方式,而且还联合在校学生和新闻媒体,给学校施加压力,使其废除了有着近270多年历史的禁宿规定。

    其实苏世民很早就认清楚了自己是谁,并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能活在他人创造的梦幻中。

    他是不折不扣的追梦人,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也身体力行地做到了。所谓“心有多大,梦就有多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和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普通,也许就是因为看不到需求和追求的区别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需求与追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ik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