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意思是培养出一个阅读习惯,相当于为自己筑造了一座避难所,帮你逃离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彭小六就是这样一个靠阅读改变命运的人。
两年时间里,彭小六阅读了1200本书,并坚持把阅读的书目在简书上做分享,凭借对阅读的热爱,实现了一个程序员到作家的转变。
在《洋葱阅读法》一书中,彭小六便分享了自己阅读的四个技巧,希望他的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更多热爱阅读的人。
《好好学习》中有言:
“读书不再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人这一生,总要读很多很多书,在书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有主题的阅读叫学习
《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任何事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很快失败。
阅读亦是如此。
彭小六建议我们采取“主题阅读法”,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主题或者知识点,阅读多本主题下的书籍,如此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
近代学者梁启超阅读时,采用的也是主题阅读法。他在阅读前,会给自己订一个题目,紧接着列一份阅读的书单,往后这段时间,就专攻这部分内容,看见书中有关系的内容就重点记录,没有关系的就一眼带过。
当一个项目完成,他便换一个新的题目继续进行,如此循环往复。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很容易抓住一个领域的重点。
因为往往好几本书同时在强调的内容,就是这个领域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
梁启超在文章中写道:“昔人常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都是灯谜的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
所以如此的阅读之法,最为便捷有效。
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有这种感觉:文章看了不少,可是若要说个一二三来,脑子里只是一盘散沙,什么内容都组织不出来。
最后读书时间和精力花费不少,却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细细想来,正是没有列主题的结果。
网络上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那我们没有主题的阅读习惯不也是一种“耍流氓”的表现吗?
速读的核心是找重点
周国平说;“一个人在世上生活,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一个知道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什么是不重要的人,对重要的事就看得准,抓得住、对不重要的事也就看得开,放得下。
我们阅读也是另一种人生,需要知道书中哪些内容对自己很重要。
我们要看对自己有用的书,看书中最重要的章节,对书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进行舍弃,如此一来,看书的速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彭小六提出了一个快速阅读法的口诀“因概少切复。”
“因”对应的是“提问”;“概”对应的是“预习”;“少”对应的是“扫读”;“切”对应是“切重点”;“复”对应的则是“复习”。
按这么一个流程下来,我们也就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一天读完一本书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来看一下古代诗人苏东坡是怎么快速阅读的。
他认为一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读一遍全部吸收。因此会读书的人,每一次读书最好只为解决一个问题。
所以他每次读书,都是为解决问题而去,只看书中与问题有关的内容。
比如苏东坡在阅读《汉书》时,读第一遍时,只读与“处世之道”相关的内容;读第二遍时,只读“用兵之法”相关篇章;读第三遍时,就只看“人物和官制”的内容了。
如此下来,他对这本书的内容,就学得相当透彻。
彭小六说:“好书必须反复读,尤其是那些我们特别喜欢、对我们特别重要,内容又特别好的书,好书值得读3遍以上。”
欲速则不达,再繁琐的事情分解开来也是一桩桩小事情;再好的书也得分解开来细细品读,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
概念是碎片阅读的核心
李笑来老师提到:“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的基石。”
在任何一个领域,对该领域中重要概念的无知,就很容易出错。所以想要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就要先学习那个领域中最重要的概念。
李笑来的母亲从小也是如此教育他。
在李笑来刚上初一时,他母亲和他说,其实厚厚的一本书,也就那么几个概念,你只要搞明白了这几条概念,全书内容也就掌握了。
于是每次开学,李笑来都会先把新课本快速读完,不求马上理解,只要找出书本中最主要的几条概念就行,然后带着这些概念和问题去上课,并没有花多于同龄人的努力,他也能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
李笑来说:“一个人是否聪明,一个人操作系统是否足够强,关键看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多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二是概念之间是否有足够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
所以彭小六提出,
我们只要在生活中,把碰到的问题,以概念的形式拎出来,在书籍和文章中找到答案,整理出适合自己的思路,运用到生活中去就可以了。
彭小六在碎片时间的时候,从自身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把在书中,文章中看到的概念,用“萝卜书摘”app和概念卡片收录起来,然后在空余的时候,把概念逐个击破, 融合起来储藏在自己的知识库中。
阅读实际上是以你为中心,很自由的一件事。
别把一件事想得太复杂,也别把一件事情想得太简单,我们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阅读就会变得很简单。
阅读要找源头、理解和运用
彭小六说:“阅读的幸福不是读了很多书,也不是读书速度有多快,而是把原来不懂的东西搞懂,原本纠结和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
这就是阅读的幸福。要获得这种幸福,就必须去理解所读的内容。
那如何去理解书中的内容呢?
彭小六给出了深度阅读三步法“练兵场”。
“练”是指寻找联系,视觉化内容;“兵”是指发现冰山,追根溯源;“场”是指多场景应用。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了解一个理论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他还提出学习完经典著作之后,要不断努力地得出自己的见解,把得出的知识去联系新的知识,围绕下一个问题深入了解下去。
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
然而以我们现在的理解能力,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啃生涩难懂的原著怎么办呢?
那么,我们尽力去找一句话的源头,案例的出处,而不是看一些已经被断章取义,曲解了的内容。
例如“一万小时定律”,出自作家格拉德威尔著作的《异类》。作者原意是在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下,不断地练习一万小时以上,就会成为高手。在能力上升一个阶段之后,按需调整方法,进行下一个阶段的练习。
现在却被多数人理解为不管做任何事,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就能从普通人变成某一领域的高手。
如果采取的是南辕北辙的方法,又如何能够成功呢?
所以我们要尽量去看一些经典的书籍,也要记得即时输出自己的见解,存入自己的知识库中,方便必要时调取。
写在最后
彭小六虽然已经通过阅读改变了自己人生,但他仍在不断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洋葱阅读法:
主题阅读,提升阅读的广度;快速阅读,提升阅读的速度;碎片阅读和深度阅读,重在理解。
希望洋葱阅读法可以帮助更多热爱阅读的人,从书中汲取力量,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彭小六说:“我们参加那么多课,报那么多班,读那么多书,最终目的是追求我们自己内心的星都,也希望家人幸福。”
读书或许不能让我们变得有钱,但可以让我们精神上变得富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