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实录,觉得这篇课文非常应景,因为此刻我的心就像是装在套子里一般无法挣脱。正因为知道困兽无益,所以就想看看书解脱自己。
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无数个套子,正是因为这些套子才会安全才能正常地生活运转。就像庄子的《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当然契科夫的套子是抨击沙皇的罪恶统治,是一种泯灭人性的套子。而现在和平社会所需要的套子更多是规矩,是道德与法则。
一、教学伊始,黄老师就明了主题——借此欣赏契科夫小说的风格。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为了以此为基点窥探短篇小说巨匠的创作风格。
二、数套子,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学生一开始数出七个套子,显而易见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套子。经过黄老师的调拨,那无形的套子也都一个一个出来了,这些套子中,作者花费最多的是写别里科夫的婚姻故事。当然这场婚姻本就不是爱情开场,所以最后也就变成荒唐结尾,最终别里科夫死在了自己的套子里。
三、共读爱情故事,体会满纸荒唐言。由一个不正常的爱情故事,感受契科夫小说的戏剧性和戏剧味。可能讽刺就是这篇小说的匕首,文学创作总是会表达些什么,总是有作者的爱憎在里面。
四、解读道具,分析人物性格。很会运用道具也是契科夫的强项,《红楼梦》里的玉和金,《边城》里的渡船以及《公务员之死》里的喷嚏,这些道具总是意有所指,玉器名贵可是易碎,这也不就是宝黛爱情的象征吗?他们的爱情比喻精心呵护,真真捧在手里怕摔了,而宝钗的金就牢固得多,这也是釵黛性格的不同吧!而渡船,从此岸到彼岸永不停歇,所以里面的爱情也终是无疾而终。别里科夫的套子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性格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没有了套子或者说他的套子一破,他的安全感也就消失了,必定会走向死亡。所以我们不能作茧自缚,要学会释放自己,否则套子一多,牢笼就来,困顿就起。
五、研读结尾,迁移学习。对比《公务员之死》开放式结尾,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在别里科夫死后还有不少内容的必要性。关注结尾,更能体会两个主人公胆小怕事的性格特征。关注底层人物,塑造小人物形象是契科夫的强项。爱之深责之切,小人物身上总是有一种奴性,同样也都会小心翼翼地希望他人也都有这份奴性。
看完这篇教学实录,我也找到了今天心情低迷的原因——小人物的悲哀。自己小心翼翼地工作生活,总是喜欢把自己装在“安全线”以内来寻求安稳。这样的胆小怕事还是因为自己能力太小,想要的太多,所以唯唯诺诺,一有出格之举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如此这般还不如别里科夫,至少他装在套子里理直气壮,反而还想让所有人都走进他的套内。我应该检视自己,放下贪念,修炼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