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不管哪一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是会产生震撼:
“我注意到,从来没有接触过机器的人,对这一点可能不甚了解——那就是摩托车基本上是精神的产物。”
盯着这句话,仔细想一想:人类文明里,几乎所有的工具,全部都是精神的产物。从每什么技术含量的桌子椅子,到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电子产品,再到精密的科学仪器,哪个不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呢?越想,就越觉得人类精神之幽深、恐怖,同时又觉得人类精神之伟大、震撼。
我联想到了之前学习管理的时候,被提出的一个问题:加入可口可乐工厂、品牌、所有一切,毁于一旦,那么这个可口可乐品牌是否还能存在、重启?我记得当时自己对于老师给出答案时,我的震撼。老师讲:不管可口可乐毁得有多彻底,只要可口可乐的配方还在,只要人们对于可口可乐的印象还在,一切都能重启。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我完完全全地接受。可口可乐不过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是创造可口可乐人的精神产物,同时也把这种东西的概念植入到了每个人心中。只要这种精神的印痕还在,重启有什么难的呢?
此时,我又想到了读卢梭《爱弥儿》时的一句话:“身体是精神的容器。”那时候,这句话被我反复琢磨,琢磨着、琢磨着,琢磨出了震撼。身体是精神的容器,所以要想自己精神有所容,必须把身体锻炼好。这是我的第一感受。
再琢磨,我发现,其实精神未必需要以身体为容器。书籍、课程,也可以成为精神的容器。当一个人死亡了,他的书还在,他的课程还在。只要有人通过书籍或者课程,接受了这个人的思想,那么他的精神依旧存在——通过其他认同的他的人而存在。所以,要多思考,多写文章和书籍,让自己的精神用其他方式保存。这是我的第二感受。
某天,我琢磨这句话时,突然意识到,什么叫圣人。所谓的圣人,就是他死了,但是他的精神竟然能够笼罩一个民族的人,并且通过这个民族的繁衍,世世代代得以保存、流传。圣人的精神,是以这个民族世世代代人的身体为容器的。然后,我自己被自己的思考震撼掉了。
“摩托车是精神的产物。”人类物品一切都是精神的产物。一切物质的、有形的东西,必定无法长存;一切精神的东西,只要找到一个容器,哪怕容器很脆弱,就可以长存。精神想要长存,就得寄居在一个一个的容器上,随时做好抛弃一个容器的准备,到下一个容器里继续保存。有如所有物种的基因,随时准备抛弃具体的个体,寄居到新的个体里,继续保存。
写到这里,我猛然又意识到一个新的问题:人类一切物质,都是人精神的外化;那人类一切非物质的东西,不也是人精神的外化吗?我们所认为的一切,我们所认同的一切,不都构成了我们自己的世界吗?我们决定读什么样的书,看什么样的视频;我们决定了自己要做什么样的选择,我们决定了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讲,我们决定了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所以,教育是什么?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递知识上。知识,是过去人类精神的产物,它可以寄存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我们仅仅是教给孩子知识,那么孩子仅仅成为了过去人类精神的容器而已。但人除开当容器,还应该去创造。如何创造?用自己的思考和精神,去开创一个一个新的物品,去开创一个一个新的思想和精神。所以,教育应该是去激发孩子们内在的思考和精神,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一切不过是人类精神的外化,人类的精神具有无限的拓展、开创的能力。他,他的精神,可以创造他的一切。他,如果能掌握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就可以掌控他的一切。哇,这个想法,太震撼了。
但是,how?我不知道。是否有一条路径,可以帮助我们,去做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