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年4月《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2018年4月《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作者: 快乐的小水滴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7:51 被阅读68次

    《中国文化要义》一书构思于1941年至1949年完成,大致历时9年。众所周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笔者认为无论是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捍卫,还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他们的初衷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救国。

    但是,在当时中国国运下降的背景之下,在被挨打的现实遭遇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就会被放大,西学东渐必然是历史趋势。如今我们处于中国“大国崛起”的时代 ,再来读梁先生这本著作,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对树立“文化自信”很有帮助。

    ”何谓中国文化?……从本到末,从表到里,正必有一种意义或精神在。假如有的话,是不是可以指点出来,使大家洞然了悟其如是如是之故,而跃然有一生动的意义或精神,映于心目间?——本书《中国文化要义》就想试为进行这一工作。”

    全书采用总分总的架构,开篇绪论第一句,梁先生即给出定义:“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接着,旁征博引,采纳众家之后,他给出了中国文化个性殊强的七个特征:独自创发、差异大、连续传承、包容吸收、绵延最久、文化成熟、影响远大。然后他又给出了中国文化的十四个特征:(一)广土众民;(二)民族同化融合;(三)历史长久;(四)力量伟大;(五)社会历久不变,文化停滞不前;(六)人生几乎没有宗教;(七)家庭地位重要;(八)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九)民主、自由、平等不见提出,法制不见形成;(十)重道德而轻法律;(十一)不属普通国家类型;(十二)无兵的文化;(十三)孝文化;(十四)隐士文化。

    同时在梁先生的叙述中,他将民族性综合各方之所得为自私自利、勤俭、爱讲礼貌、和平文弱、知足自得、守旧、马虎(模糊)、坚忍及残忍、韧性及弹性、圆熟老到这十点。

    国民性的讨论,从鲁迅、林语堂,到后来的柏杨,甚至在当下,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审视我们自身,如何理解中国文化?如何看待中西方的不同?

    我时常在一些讲座中,听到“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差别”,但是这种文化相对主义如何面对一些陋习呢?如印度人烧死寡妇给亡夫殉葬?我认同各文化各有其合理性,但是面对陋习悖论,文化是否要有共同底线一说呢?在共同底线下,各自文化有各自的路径。

    本书,梁先生的论述视角,就是在文化相对主义框架下,大大的盛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不免让人产生“自卖自夸”的嫌疑。

    当然本书还有不少比较有意思的洞见,绝对刷新你高中课本带来的认知。

    如:

    1、 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所以没有阶级没有阶级,没有阶级,重要的话说三遍。——这一块的论证,目前在秦晖教授的著作中有详细论述。当时读到这一点的时候很欣喜,没想到早在梁漱溟时代就有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国阶级斗争的合理性如何来的?)

    2、 中国之不像国家——关于现代国家的起源,民族国家的起源,这方面也有专门书籍讨论。(我们常说的爱国主义,在历史语境下,这个国是什么含义?)

    3、 中国文化早熟但却老衰——为什么老衰,“吃人的礼教”的形成,梁先生认为这是文化早熟带来的机械化形式化的不良后果。果真如此吗?值得再谈讨了。

    梁先生这本书的确提出不少洞见,但是很多并不透彻,后续还需要继续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4月《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yv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