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藕煤,曾经是千千万万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气的开发和电能的利用,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藕煤在大中城市几乎消失,使用藕煤也成为过去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老家的小县城工作。上班后三四个月的时候,单位发给每个员工的一个特殊的福利——300斤烤火煤。
对于刚参加工作且尚未成家的我,老家离县城又有70多公里远,这300斤煤我一时不知怎么处理。
看到家在县城或县城附近的同事都把煤运回家了,其他一些单身职工则将分得的煤做成藕煤。
我却因自己不会做藕煤,也嫌那样太麻烦,弄得到处都是煤灰,本来就不宽敞的住房也不好放置,便把300斤煤送给了家在县城的一位同事,同事则热情招待了我一餐丰盛的饭菜。
可到了寒冬的时候,气温很低,才感到那一顿再好的饭菜也不能帮我抵御严寒的袭击。我那空洞洞的宿舍尽管关门闭窗,仍然寒气袭人。那时没有别的取暖方式,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穿点衣服保暖。
看到做了藕煤的同事,房间里每天都是暖暖和和的,才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惋惜。
好在那时上班环境好,占了通信设备的光,机房里有空调,那可是全县城唯一有空调的房间。天气实在太冷了,便以学习的名义进入机房待着。
有了第一年挨冻的经历,第二年单位分烤火煤时,我不再送人,而是学着其他同事的样儿,自己动手做藕煤。
我从来没有做过藕煤,老家农村烧的都是块煤或做成的煤饼,况且那时都是母亲在操办,我只是当个助手,做些辅助工作罢了,自己从未独立操作过,煤与黄土的比例怎么配,掺多少水,全然不懂。
但看到同事们一个个都能做好藕煤,心想自己也应该能做,况且这也是以后生活中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情。
为此,我一边向同事请教,一边看着他们操作,还跟着他们到县城后山去了一趟,找到取土的地方。
然后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准备利用夜休的时间做藕煤。提前一天就从单位食堂借好斗车、锄头和铁锹,准备好取土的工具,又找同事借来与宿舍煤炉口径相同的藕煤机。
那天,我下了夜班,就直奔食堂吃了早餐,还特地加了餐,多吃了一碗面条。然后我拖着斗车支县城的后山取黄土。
从单位大院出发,经过一段平直的街道,然后就要上了一个有急转弯的陡坡,坡长约有500米,虽是县城的一条主要道路,但那时都不是水泥路,也不是柏油路,路面较窄而且崎岖不平。
等我拖着斗车来到取黄土的半山腰上时,已经感到四肢无力,筋疲力尽。只好坐把斗车放平,然后喘着粗气坐在斗车把手上休息一阵了,等体力稍恢复再取土。
取土对农村长大的我还是很容易,很快就装了大家半斗车的黄土。但要我一个从未拖过斗车,把还装有一百多斤黄土的斗车拉下山,我犯难了,担心那一斗车的黄土我拖不回单位。
但那时通信不方便,没有电话,也不好再跑单位叫同事来帮忙,只好硬着头皮拖着斗车慢慢地往回走。
为了防止下坡速度过快我把握不住,便将斗车的支座不停地挨着地面行走以增加阻力,所以不停地发出与路面碰撞的声音。
我走一阵就歇息一下,但那段路是出县城的路,也是通往县一中和氮肥厂的路,一路上车辆较多,行人也多,自己提心吊胆的。
一路上我小心谨慎,还是被那陡坡及车辆、行人吓得一身的汗,生怕自己控制不住斗车翻车,不但自己会受伤,更怕伤到路边的行人,还要时刻注意上下坡的车辆,特别是往下行驶的自行车。
那段不足500米长的坡道,我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走下来,走到平直的街道上时,感到双腿还在发抖,满头大汗,全身衣服几近湿透,好像刚被人泼了一身水似的。
回到单位大院,在有经验的同事指导下,我先把黄土量好,与煤拌匀,然后慢慢加入适量的水,用锄头把煤与黄土拌好拌匀,合成煤泥。
接着开始做藕煤。为了少弄脏衣服、鞋子,我打着赤脚,把裤腿挽得高高的。
做藕煤,既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力。刚开始做了好几个,从藕煤机放出来不是没有做满,就是手脚协调不好,把放出来时藕煤压坏了。
还没有做几个手掌就的了水泡,手臂也没有劲了。后来一位好心的同事,找来一副旧手套给我戴上,做做停停,总算在中饭前把藕煤全部做完。
看到自己经过大半天的劳动,第一次做出那么多的藕煤整整齐齐排放在单位的大坪里,似乎忘记了全身的酸痛。
中饭后躺到床上就睡着了,而且一下睡到下午3点多。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院内的大坪里看看自己亲手制造藕煤“产品”。
可惜那时没有手机,也没有相机,没能拍下那“珍贵”的画面。要是在今天,肯定也会拍照,发到朋友圈里。
做藕煤的过程是辛苦的,有了藕煤冬天的房间变得暖和了,心里也是很温暖的。
有了藕煤,以后的冬天,我也会在房间生上一炉煤火,把房子烤得暖暖的,也不再有事没事往机房跑,更多的时间是坐在火炉边看书学习。
学会做藕煤以后,不久老家家里也买了藕煤炉,我休假回家就帮家里做一些藕煤,一次能做上千斤,也能减轻母亲的一些负担。
学会做藕煤后,我还帮单位同事、住在县城的老乡做过好多次藕煤,一次能做上大半天。
结婚成家以后,已是八十年代末期,那时家里也是用藕煤煮饭炒菜、取暖。不过那时县城有专门生产藕煤的作坊,自己不需再亲手去做,只要掏钱就能送到家里来。
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用清洁的天然气或电能,家里没有了煤的气味,也没有那么多的煤灰,既安全又卫生了。
做藕煤、烧藕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只是给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留下一段生活经历的回忆。
【齐帆齐微课 第250篇 2096字, 累计406339字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