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直在读的一本书,读后感触颇多,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些观点。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权主义宣言”。在介绍这15条建议之前,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吧。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1977年出生于尼日利亚南部,起初在尼日利亚大学学习医药学,后在美国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学习传媒学和政治学,之后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创意写作的文学硕士学位。
2003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紫木槿》,该书获得2004年橘子小说奖的提名。第二部长篇小说《半轮黄日》,获2007年橘子小说奖。2009年,《绕颈之物》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提名。2014年,她的TED演讲被集结成同名散文集《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最近的一部长篇小说《美国佬》呈现了她对美国种族政治的深刻思考和感受,该书摘得2013年度全美书评人协会小说奖,也是《纽约时报》2013年度十大好书。)
建议一: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作者的好友询问如何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女权主义者。“成为一个全面的人”,这是作者给出的第一条建议。有了孩子后,相信很多妈妈面临着困境,究竟是选择在家照顾宝宝还是回归职场,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育儿和家务并不是女性的专属,很多时候我们应试着向外界寻求帮助。当孩子慢慢大一点后,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有自己精彩生活的妈妈,记住这句话吧,“千万不要因为忙于工作而道歉。你热爱自己做的事,而热爱是你能给予孩子的伟大的礼物。”
建议二:共同协作。
尽可能多地让爸爸也参与到育儿中来,不要让自己成为“单身母亲”。妈妈们总觉得爸爸做不好一些事情,这是完美主义在作怪。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多给爸爸一些机会,不要老是责怪他们做得不好,即便做得很糟糕那又怎样呢?爸爸同样是爱宝宝的,想到这点是不是就会安心多了。
建议三:教育她“性别角色”是彻底的胡扯。
也许我们从小到大经常会听到,“女孩子应该怎么怎么样”、“这样做一点也不像个女孩子”等,男孩子也同样会听到类似的说法。要记住,“因为你是女孩/男孩”从来不是任何事的理由。前几天公司组织去水上乐园玩,兮宝也一起去了,玩了一些刺激的项目,有同事说“你家妞真是个女汉子”,其实为啥非得女孩子爱玩布娃娃、男孩子爱玩汽车呢?有些时候是我们大人限定了孩子的自由。我最近有时就在反思自己,比如以前我经常会说兮宝,“你看你的衣服才穿半天就脏兮兮的,哪里像个女孩子?”而对于兮宝的表哥,看到他衣服很脏,就会一笑了之,说句“男孩子就这样”。性别角色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我们需要交给孩子的是独立自主,而不是扮演某种性别角色。
建议四:要留心“伪女权主义”的危害。
“伪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平等是有条件的,爱用空洞的比喻,使用“允许”这样的词汇。认真回想下吧,你是否耳边听到过这样的话“女孩子嘛,找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可以照顾孩子和家庭,为啥非要那么拼呢”?在婚恋市场上,当老师、做护士的女孩子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建议五:阅读。
关于读书的种种好处,无需在此赘述了。要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
建议六:教导她质疑语言。
建议七:千万不要将婚姻当作成就。
建议八:不要把讨人喜欢这件事放在心上。
看到这一点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我们不是一直教导女孩要乖巧听话吗?最近我心里老有种隐隐的担忧,兮宝马上要上小学了,很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很多时候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我担心这样子会不讨老师喜欢。看到这一点时,我释然了,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我们真的不必刻意让自己讨人喜欢。
建议九:身份认同感。
建议十:慎重对待与孩子交流及谈论她外表的方式。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千万不要将外表和道德挂钩,因为衣服绝对和道德毫无关系。
建议十一:教导她在我们的文化选择性地使用生理因素作为社会规范时表示质疑。
建议十二:谈论性,并且早些开始。这也许有些尴尬,但却是必需的。
建议十三:恋爱将会发生。
建议十四:在教导她什么是压迫时,注意不要把受压迫者描述成圣人。
建议十五:教导她什么是差别。让差异成为寻常的事。让差别成为常态。
一提到女权主义,人们也许会有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比如女权主义者都是讨厌男人的、女权主义都是去女性化的(不穿裙子不化妆不爱漂亮)、女权主义者对世界都是充满愤怒和不满的等等。实际上在本书给我们传达的观点是,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因为他是男孩或者女孩而刻意去引导他去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这样的话,我们就偏离了初衷。
今天就先写到这儿吧,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后,有什么观点咱们一起交流。
如果可以,请加关注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