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尊重孩子,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要试图用威胁、惩罚和情感绑架的方式控制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人,尤其是在情绪管理和社交互动中。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感到足够的爱,用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和规则背后的原因,那么孩子在未来也就更容易顺利融入群体之中,因为他们更友善,很少咄咄逼人,也更有同理心,更容易获得其他孩子的好感。
第二条,做孩子的情绪教练。
想要获得友谊,孩子也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时,父母的引导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如果父母愿意花时间,也能够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能够积极地做出引导,那么孩子的自控能力就更强,也更容易和其他孩子发展出正向的同伴关系。
第三条,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孩子既需要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也要学会理解其他人的情绪和观点。这就是宝贵的同理心。孩子同理心的发展,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比如解读他人的表情,了解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等等。
第四条,当孩子遇到社交冲突,感到焦虑时,充当孩子的避风港。
不论是学习成长,还是社交,孩子都难免遇到冲突、困难和失败,也会为此焦虑不安。这时,父母的及时出现就很重要,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论何时遇到困难,只要我需要,爸爸妈妈就会出现”。千万别忘记,只有孩子拥有充足的安全感,才能勇敢、自信、独立地面对前方的挑战,无论是学习还是社交。
比如,如果孩子遭遇校园霸凌,一定要及时站出来制止,并和老师协商,保护好孩子,甚至干脆给孩子换个新环境,而绝不可以息事宁人,幻想校园的不公和暴力会自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五条,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攻击了其他孩子或者做出了其他不当行为,那也不可以用“他还小,长大就好了”“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来辩护,甚至置之不顾。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也是家长不容推卸的责任,否则只会让孩子和他原本可以获得的宝贵友谊越来越远。
第六条,教孩子与他人互动的关键技巧。
想交新朋友,孩子需要知道:怎么用恰当的语言向其他人介绍自己,如何倾听他人并作出适当的反馈。这些技能都可以在家练习。
例如告诉孩子,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身体朝向对方以示关心,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发出怪声或抢话,等别人说完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提问等等。
第七条,鼓励孩子学会合作,而不是竞争。
其实无论是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还是从孩子本身身心的角度,孩子都应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很多研究也表明,当孩子在合作性的活动中,和其他孩子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表现会更好。这不仅适合于孩子的游戏,也同样适用于学习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