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开一朵花
这是苏老师的总结时的话。
看到这句的时候,我的心一颤,是的,班主任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首先是为什么。长期以来,班主任承担着很多被动的工作,而让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埋没在日常是中。什么是最应该做的事?引领着孩子向前走去,向美好生发去。品牌班级的提出和建设,正是提醒着我们真正要走的路。
其次是怎么做。老师们给了我们专业的引领。其中有三点很打动我。
一是文化是所有班级建设的基础,黄利老师说这是大家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一点非常赞同。文化其实是一个精神共同体,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还是一个生活共同体。文化好像无迹可寻,实际上又无处不在:特殊孩子是不是关心他,黑板没擦会不会帮忙?公益活动会不会做?氛围的“场”的营造,需要老师的合力营造,需要家校协力,需要遇事时大家积极乐观温暖温和的解决态度与方式。这样的班级才有凝聚力,孩子们、家长们才认同你,愿你跟着你走。
二是带班不是随遇而安地打地鼠,而是要有系统思维。先有顶层设计——走向何方,再有每个年级的不同目标——如何实施,再有贴切的活动设计。活动是思维的外显,不能用一个活动项目代替整个文化整个班级建设。这确实是我们很需要的。
三是具体的做学术方法。黄老师、苏老师还有小燕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方法:找准关键词的搜索、表述的准确度、评价的维度设计、如何找精品论文、如何关注主流文章、如何分门别类的整理........很实用,很接地气,我们不是为了完成而完成,不是去让简历好看而去做的课题,而是真正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班级,更好地让孩子们成长而去看看别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做法,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知道来处,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
最后是“场”的熏陶。作为老师,我们不仅学习的是知识,更是一种上课或交流的方式。黄老师春风化雨,天然去雕饰,娓娓道来,却一针见血。苏老师轻松活泼,幽默自在,让我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种苦,而是一种乐趣: 与蔡国庆找到联系, 草根课题小达人,一不小心就成功了,每天做点论述题......笑声频起,却又干货满满。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们是学生,这不是我们喜欢的教师的风格吗?几年前做了一个小调查,最受欢迎的老师是幽默型和温和型,这两位老师就给我们很好的示范。
微信公众号平台有句这样的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何况是在班级中呢?
作为教室里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引路人”,带着他们一起开一朵花,结一个果,一起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