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悟法师讲法华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之二十三: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叙品的意义(4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之二十三: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叙品的意义(4

作者: 97b3ffd05784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17:45 被阅读51次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之二十三: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叙品的意义(4)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生死大事问题;

    生命苦难的解决问题;

    身心烦恼的解脱问题;

    如何解决生命痛苦的问题?

    什么才是造成人生苦难的原因呢?

    如何找到众生生命问题的根源?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我们在解读这部代表着佛陀正法的《法华经》来找到答案。

    在这个解读经中,将使自己和他人能够顺着世尊导师的引导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获得清净正见。正见,就是般若波罗密。

    有了正见,人生的困扰、生死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连载理悟法师《法华经讲座》部分文搞供学习,顶礼理悟法师传承历代高僧大德正法!感恩!

    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是赞无生之德。尽者,销落无余也。 “有”──因果不亡,有轮回,有生死。三有(三界)是生死轮回最简单的分类。处中的分类是九有,即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

    色界;四禅四地(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净地),

    无色界;四空天四地(1、空无边处地、2、识无边处地、3、无所有处地、4、非想非非想处地)。

    详细分为二十五有。《俱舍论》中有偈颂曰:“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五那含。”把三界约类别分成二十五类,叫二十五有,都有轮回生死,所以叫诸有。

    “结”──结使,烦恼之异名。名相上有九种,叫“九结”

    九结:1爱、2恚、3慢、4痴(无明)、5疑──五钝使。

    6见(身见、边见、邪见)、7取(见取、戒取)──五利使(以上是根本烦恼)

    8悭、9嫉──属于随烦恼。

    对因说,叫结,緾缚众生,生死相续,不能解脱。约果说为漏,约因说为结。

    “心得自在”,分心自在与慧自在。定具足,由禅定成就,断烦恼,叫心自在;慧具足,由般若智慧断烦恼,叫慧自在。慧自在人未必得到心自在,心自在人必定得到慧自在。这在阿罗汉里,叫俱解脱人。

    庚三.列名总结声闻比丘。阿若下,是列名。如是下,是总结也。列名略举二十一尊者。

    列声闻比丘众之原因,约有三义;一、比丘出家,形同佛仪。二、此常随众,常依佛住。三、令诸菩萨于声闻众舍离我慢。

    至诸有名上首之次序,亦各具有意义,如阿若憍陈如,为僧宝之始──五比丘中最初得度者,故列为首。

    至他经或因阿罗汉中智慧最大,故列舍利弗为第一,其例非一。

    其名曰:阿若憍陈如、

    五比丘之上首,是第一上座。阿若,名也。此翻已知。或言无知,非无所知,乃是知无耳。若依二谛,即是知真,以无生智为名也。

    具称阿若多,译作最初解,“初受法味者,憍陈如第一”。憍陈如,是姓,译作火器,其先事火外道。从此命族姓。婆罗门种。是释尊母族。

    1、阿若憍陈如,意思是已经知道本际的人。

    又诸经论,称了本际。或云知本际。或翻为得道。增一阿含云,我佛法中,宽仁博识,初受法味者,憍陈如为第一。(世界悉檀)

    又,佛昔于饥世,化作大鱼。闭气不喘(示死状)木工五人,先得之,斫鱼肉。佛誓于来世,先度此五人,愿与其无生。故云,阿若。

    又迦叶佛时,九人学道,五人未得果,誓于释迦法中,最先开悟,本愿所牵(引),先得无生。故名阿若。(为人悉檀)

    日光未出,明星前现。憍陈如初得无生智,譬若明星,在众明之始。最先破暗,莫过明星。一切人暗灭,无前(于)陈如。故名阿若。(对治悉檀)

    太子入山学道,父王遣五人追侍。二人是母党,三人是父党。二人以欲为净,三人以苦行为净。太子苦行时,二人(不堪其苦)舍去。后太子受饮食酥油暖水。三人(以太子舍苦行)又舍去。太子得道,先为五人说四谛,陈如最初称解,故名阿若。(第一义悉檀)

    佛教最初五比丘之一,为第一位证得罗汉果的阿罗汉,排在「五百罗汉」首位。

    尊者最初乃是佛陀为太子时的五位侍从之一。太子出家求道之时,他与其他四位侍从奉净饭王之命,亲伴太子在林中苦行修道。后见太子废苦行,逐与其他四人离去。佛陀成道后,访憍陈如等于波罗奈之鹿野苑。五人见其来也,初以其退失苦行,相约勿为礼;佛至,不觉肃然致敬。佛告以「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静无漏,心得自在。汝等须来,当示汝法,教授于汝。汝应听说,如说修行,即于现身得证诸漏」。五人乃执弟子礼,即所谓五比丘是。五比丘以佛之舍苦行为疑,佛乃进而教之曰:「有二种障: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是非解脱之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离,永无解脱。离此二边,乃为中道,精勤修习,能至涅盘」。此中道者,即八正道,为佛教精义所在;自利、利他,悉应于此中求之。此就教授之中心立言,若详示生死流转之苦痛及原因,解脱生死之圣境,离苦得乐之正道,即是四谛,有『转法轮经』等载之。闻佛法已,憍陈如首先悟入正法,因得「阿若憍陈如」之称。

    2、摩诃迦叶,此翻大龟氏。亦翻饮光。名毕钵罗。因缘最广,略如《文句》(所说),须者寻之。头陀行第一。亲受佛嘱,为西土初祖。佛陀入灭后代佛领导僧团,传佛心印,是禅宗初祖。

    摩诃迦叶是婆罗门种姓,由于他身上会发金光,因他光明很殊胜,所有光明都会被他遮掩住,能吞饮除佛光外的所有光,独显自己的光明,所以也称为饮光尊者。他过去在迦叶佛时,用紫金涂在佛像身上。 因少欲知足,修头陀苦行,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他从八十几岁一直到一百二十几岁,还是修他的头陀行。

    摩诃迦叶的祖先修道时,灵龟负图而应,从此以大龟为姓。佛弟子中姓迦叶的很多,后面还有三迦叶﹙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 ﹚,另有十力迦叶,其他还很多,为区别加一大字,称摩诃迦叶。

    摩诃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是大,本有大、多、圣三种意义,多是含有多闻博识,无法不知,无法不晓之意,圣,超出九十六种外道,出世间法中他是第一位证得阿罗汉果,超出世间第一个声闻位圣果的阶位,超出世间殊胜的阿罗汉果,所以叫圣。

    梵语头陀,此云抖擞。以十二行,抖擞离十二种过。

    一者在阿兰若处,离愦闹过。

    二者常行乞食,离僧中食及受请过。

    三者次第乞食,离拣择过。

    四者受一食法,离多求过。

    五者节量食,离贪味过。

    六者中后不饮果蜜等浆,离求欲过。

    七者粪扫衣,离好衣过。

    八者但三衣,离增减过。

    九者冢间住,离常乐倒计过。

    十者树下止。离怖畏过。

    十一者露地坐,离贪树过。

    十二者但坐不卧,离烦恼贼过。具如十二头陀经广明。

    综合起来十二种头陀苦行,总不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这三方面,在人生生活中,把这三方面降低到最低最低限度。

    衣着方面有二:

    1.衲衣,也即粪扫衣。2.但三衣。

    饮食方面有五:

    3.常乞食,4.次第乞食, 5.一坐食, 6.节量食, 7.中后不饮浆。

    住的方面有五:

    8.阿兰若处, 9.冢间住, 10.树下坐, 11.露地坐,头顶明月。12.常坐不卧。

    摩诃迦叶做得是相当苦恼的,释迦牟尼佛曾劝他,年纪大,方便一些。迦叶回答已成为习惯,不愿舍离头陀苦行。所以佛就分法座的一半给迦叶坐,迦叶不敢坐,佛就赞叹他说:“有头陀行在,我法得久住。”

    《阿育王经》:是时迦叶入城乞食。乞食竟入鸡足山。破山三分。于山中铺草布地。即自思惟。而语身言。如来昔以粪扫之衣覆蔽于汝。至于弥勒法藏应住。复说偈言。“我以神通力。当持于此身。以粪扫衣覆。至弥勒佛出。以此故弥勒。教化诸弟子。

    3、优楼频螺迦叶、4、伽耶迦叶、5、那提迦叶:

    这三人是亲兄弟,由于头上结发如螺髻形,所以称螺发梵志。

    优楼频螺;译为木瓜林,是个老外道,而且出家前是王舍城频婆娑罗王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第二年去度他,他是修苦行拜火外道,道行很高,年龄也大,有五百位弟子,为度他,显了十种神通,他皈依佛教,随佛出家后,将其事火的道具,全扔在河中流走。

    其二弟伽耶,此翻城。伽耶译为象,住伽耶山,在木瓜林附近下游,有二百五十位弟子。

    三弟那提,译成中文为河,亦译为江,住那提河边。有二百五十位弟子。

    两位弟弟看哥哥的道具流下,以为遭水灾,赶到木瓜林,见到剃度仪式,随佛出家,见七八十岁的随三四十岁的人出家,感到不可思议,问优楼频螺,老大赞叹佛:道性高,是一切智人。

    二位弟弟也带领各二百五十位弟子,一起出家,三迦叶共有弟子一千位。

    三人由于过去曾在毗婆尸佛时共起刹柱、建立塔婆的因缘而成为兄弟。初属事火外道,在尼连禅河西岸建有祭所。大哥是频婆娑罗国王的老师,带领五百弟子,其两名弟弟则分别带领三百名及二百名弟子。佛成道后不久,三迦叶闻佛说法,遂与千位弟子改宗佛教,成为阿罗汉。佛经中常见的佛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中的千人,即指此一千弟子。

    增一阿含云,优楼频螺,能将护四众,供给四事(饮食、衣服、医药、卧具)令无所乏,最为第一。

    那提,心意寂然,降伏诸结,精进第一。

    伽耶,观了诸法,都无所著,善能教化第一。

    按《阿含经》曰:优楼频螺很能扶持佛弟子四众,供给四众弟子所有一切,喜欢办实事,统理大众,整理得有条不紊,使大家能安心修行,能将护四众,供给四事,令无所乏,最为第一。

    伽耶迦叶在佛弟子中,善能教化,很会说话教化度众,心里无执着是其第一。

    那提心很安静,能降伏烦恼,精进修行第一。

    6、舍利弗,或身子。亦云珠子。意思是的鹙鹭子,舍利,是鹙鹭;弗,是子的意思,因为他母亲的眼睛长得像鹙鹭鸟的眼睛,所以名为舍利,他是“舍利”母的儿子,所以名为舍利子,也称为身子尊者。

    印度人喜辩论,他母亲与舅常辩论,舍利弗未住胎之前,其母常输,怀舍利弗后,他母辩论就赢了,他舅摩诃拘絺罗感到害怕,此小孩尚未出世就能寄辩母口,长大后不得了。他舅就上南天竺国去学十八部经,舍利弗出世后,七岁在论议场中论胜一切大学问家,所以人称优波提舍。此翻论义。、

    那时候,佛陀觉悟后不久,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弟子阿说示著衣持钵,入城中乞食,与舍利子相遇。

    舍利弗看到威仪凛然,行步稳重,气质非凡的阿说示﹙马胜 ﹚从前面走来,就恭敬的问:请问您的老师是谁?您学习的是什么法?阿说示扼要回答:“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子豁然开悟,悟得诸法无我的真理。于是就与目犍连各率二百五十弟子到竹林精舍去皈依佛陀。

    出家之后,只有七日七夜就把佛教的宗旨融会贯通了。舍利子常随佛陀,辅翼觉化,是诸弟子中的上首,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佛在世时,经常要舍利弗代佛说法。《阿含经》和各部律中,都可看到代佛说法的事迹。因缘具如《文句》(中说)。

    7、大目犍连,姓也。此翻莱菔根。采菽氏,亦翻胡豆。名拘律陀。为无极数,神通第一。

    他的出家因缘与舍利弗一样,并证阿罗汉果。

    他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罗门种。天生容貌端正,从小与舍利弗交情甚笃,他们都是删阇耶外道的弟子,各自领导徒众二百五十人。

    曾经与舍利弗有个约定,要是谁先觉悟得解脱,就必先告诉对方。于是就一起竟相精进修行,后来舍利弗在路上遇到阿说示﹙马胜 ﹚尊者而悟诸法无我的真理,就立即告诉目犍连。

    两人率领着弟子一同去拜见佛陀,受到佛陀的教化,经过一个月,就证得了阿罗汉果,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

    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是由目犍连为救母而发起。

    8、摩诃迦旃延,此翻文饰。亦翻扇绳。亦翻好肩。意为大剪剔种男,论义第一。是西印度阿槃提国人,由于善于分析法义,擅长说法,文采很好,所以也称为文饰尊者,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

    这位尊者另一个名字叫‘扇绳’,因他出世没多久,父亲就死了,母亲想改嫁重婚,但有这个儿子,就像绳子一样,把她绑住了不能走。

    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好肩’,因为他的两个肩膀非常好看美丽。

    他又有一个名字叫‘思胜’,此名源于他的思想好,辩才无碍之故。因他具足四种无碍辩才,所以在诸大弟子中,他是论议第一。

    迦旃延的教化事迹,在原始佛教僧团里颇为著名。阿槃提国有一位贫苦无依的老妇,由于境遇很不好而在河边嚎啕大哭。迦旃延看到之后,就方便善巧地教她“卖贫”,教导她用最简单的方法布施和念佛,终于使老妇得生忉利天。

    ‘摩诃迦旃延’,摩诃是大、多、胜的意思。迦旃延是梵语,翻译为‘文饰’,即这位尊者善于文饰,善于论议,他是论议第一。

    此位尊者和任何人辩论,一定会得到胜利。

    有一次,有位断常外道和他辩论。外道问:‘佛教说有六道轮回,我觉得此理论不对,你说人死后再回来做人,可是我未见有人死后,再回到家里来送信。那你又如何知道人死后,再投生为人呢?这没有根据。我认为人死后,就像灯灭一样,没有来生。人有来生只是一种想像,是人的一种假设之词。

    尊者听了,便对外道说:‘人死后有没有回来,我先不答覆。我先问你:人犯罪被政府关到监狱,此人是不是能随意回家呢?此人是不是没有自由呢?’

    外道答:‘当然没有自由了,不能随意回家的。’

    尊者说:‘那么人死了,到地狱里,亦像犯罪人被关到监狱去,不能自由回来。’

    外道听了说:‘这很有道理,人到地狱是不自由。但是人生到天上,是很自由的,为什么亦不见有人生天后,再回来告诉家人勿担忧呢?所以人死后生天也是靠不住的。

    迦旃延尊者答:‘你讲的是很有道理。

    我再举个譬喻,譬如有人不小心掉到茅坑里(那时的茅坑和现在的厕所不同,它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坑,上面铺有板子,人踩在板上大小便。这些板子或者烂坏了,人不小心掉到粪坑里),好不容易出了粪坑之后,会不会再跳下去呢?’‘人在世间就像在粪坑里一样,等生到天上去,就像出了粪坑,所以不会再回来了。

    假如此人从天上再回来,也要经过一段时间,因为四天王天的一昼夜,是人间五十年;三十三天(忉利天)一昼夜,则是人间一百年;夜摩天一昼夜,是人间二百年。

    譬如有一个人生到天上去,须先安排住处,等安排妥当后,已经过一、两天了,如果第三天他再回来,已经是三百年后,那时你已经死了,所以没人看见有人从天上回来。’

    类似如此,摩诃迦旃延辩才无碍,每回辩赢执断执常之外道,令其心服口服而接受佛理的教化。

    向下文長 付予來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之二十三: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叙品的意义(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wf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