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俗
医圣张仲景的“医圣祠”,你不可不知道的人文盛景

医圣张仲景的“医圣祠”,你不可不知道的人文盛景

作者: 文史挥墨 | 来源:发表于2022-02-17 12:10 被阅读0次

    作为南阳人,张仲景可谓是耳熟能详的。医圣祠,作为仲景文化的代表,更是文化底蕴丰厚,让人肃然敬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唯留仲景美名在人间。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医圣张仲景,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文化——中医文化,中华文化。

    01 南阳医圣祠

    南阳医圣祠,是中医祖庭;坐落于温凉河畔,河水环绕,更多了一份灵动。实际上,它是医圣张仲景的墓址所在

    医圣祠的始建年代,已无确考。据记载,明代已在张仲景墓碑旁建立了祠堂;明嘉靖25年(1536年),唐藩王、儒医越夔等人,捐资修建医圣祠。

    历经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康、雍、乾、咸丰、光绪多次修葺,而成为南阳的名胜之地,与南阳城内的玄关庙、武侯祠遥相辉映。每年的元宵节、重阳节,为医圣祠的香火大会,士女如云,极其繁盛。

    1928年,反动军阀石友三将医圣祠拆毁。国民政府消灭中医的政令,使医圣祠失去了应有的安全保障。1935年,全国医药代表大会,通过重修医圣祠的提案,并推举章太炎、陈立夫、张赞臣等人为董事。然而在旧中国,没有让修复医圣祠这一宏愿变成现实。

    建国后,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保护工作,于1959、1982年多次拨专款,修复医圣祠。从2002年起,南阳连续举办多次“张仲景医药节”,到医圣祠祭拜医圣张仲景。

    相传,农历的正月十八,是张仲景的诞辰日;每年的这一天,数以万计的民众到医圣祠上香,祈求家人平安,祈祷国泰民安

    医圣祠内有仲景墓、大殿、东偏殿、西偏殿、拜殿、仲圣堂、组画长廊等景观。目前是南阳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

    02 张仲景其人及其作品

    张仲景,名机,东汉(公元150-219年)南阳人,我国伟大的医学家。他很早就立下“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大志向,早年拜师于同郡名医张伯祖,尽得其传。汉灵帝时,任长沙太守,又有张长沙之称。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瘟疫流行,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创造性的总结出中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疗体系。

    张仲景有着精湛的诊疗技艺,他望色先知,而诊断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之病,被传为千古佳话。张仲景一生著述颇丰,史书记载有,《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五藏论》一卷,《疗黄经》一卷,《口齿论》一卷,只是可惜基本上散佚。而《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是经晋太医王叔和整理刊行的。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成书1800年以来,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伤寒杂病论》和《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合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个六经分病、八纲辩证的完整思想体系,它创立的是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仲景所立之法,是万世医宗的根本大法。

    清代有学者评价说:“仲景之治病,精微深妙,不可思议。乃天地之化机,圣人之妙用,与圣人同不朽者。”“仲景专以方药为治,集群圣之大成。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

    03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始于先民食不果腹的时代。当时人们用草根树皮充饥,慢慢积累了一些草本植物的功效。

    火的发明,出现了针灸、煨烫等疗法,大大缓解了先民因寒治病的痛楚。

    中医药历代皆有发展,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智慧、技术的结晶。

    它以悠久的发展历史、浓郁的民族特色、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屹立于世界医药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重要财富。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


     生活在河南,一定要了解张仲景;生活在中国,一定要了解中医。若有时间,就到医圣祠走走吧,这里的人文历史,会让你更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圣张仲景的“医圣祠”,你不可不知道的人文盛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ts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