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是周日,天空阴沉,幸好不是很冷。
江莉莉和往常一样,一早就自己搭班车来到学校。没认识我之前,她都是父亲接送。周六中午放学的时候,她父亲就会准时在学校门口等候,周日下午又准时送来。
我记得,刚和江莉莉认识没多久,一个周六,中午放学,我们裹在人潮里,来到一楼,还在说说笑笑,一个矮个子男人上前拍了一下江莉莉的肩膀。江莉莉看了一眼,就匆忙和我们道别。那人就是江莉莉的父亲。
现在,江莉莉在家里呆不住了,一到周末,要么找理由不回家,要么就是早早来学校和我约会。
今天就是这样,我们约好了相聚的时间。
就是这么巧,我在宿舍楼下等她的时候,她刚好收拾完。
我记得,江莉莉是连蹦带跳跑出宿舍大门的,那种快乐无以言表。
一到我身边,江莉莉就挽住我的胳膊。
因为在学校,我赶忙对她说,这在学校呢,不怕宿管老师看见呀!
江莉莉笑着松开。
我回头一看,坐在不远处的宿管老师,带着阴郁的眼神,看着我们。
中午,我们去半边街吃饭。还是那些品种,炒饭,凉皮,凉粉和炸土豆。
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多,担心吃不完。
但江莉莉的胃口很好,她说是因为遇见了我。
俗话不是说,化悲愤为食量吗?
果不其然,我们吃的干干净净。
不得不说,半边街的馆子,味道确实不错,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特别是那盘炒饭,色香味俱全,口感丰富,简直让人记忆深刻。
吃完午饭,我陪着江莉莉在学校背后的老街逛。
这是场镇里最后的印记。
街道两旁是古老的木头瓦房,有好几家已经破败,整个屋顶都垮了。中间夹着供销社。
供销社的楼还是八十年代的样子,墙面上印着当时的标语和毛主席的画像。只有一楼的一间大房间开着,还在营业,卖一些无人问津的商品,二楼有些屋子挂着生锈的铁锁,有些屋子的门残破不堪。
一旁有一个新修的小区,从小区大门就可以看到学校高高的围墙,围墙背后就是女生宿舍。
江莉莉站在门口,指着里面说,我们宿舍就在那里。
这条老街只有二百米长,水泥板铺成的路面,只允许两辆车并排而过,不过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只有三轮车和赶集的农民,一切都是那么宽阔,令人舒畅。
今天是赶场的日子,挑着扁担的农民络绎不绝,三轮车叮叮当当,虽然在人群中慢如蜗牛,但师傅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一边拉着手刹,一边吆喝着,来咯,来咯…声音婉转悠长,散发着质朴的气息。
街两边那些老旧的瓦房敞开着,别看外面破旧,里面都是焕然一新,吊顶白墙地砖,吊灯开着,灯火通明。屋里的白墙和屋外的黑瓦旧木,对比强烈。
这些铺子大部分是卖衣服的,五颜六色,鲜艳夺目,一件件沿着墙壁平挂着,没有那么多模特,也没有密密麻麻的落地衣架,反倒显得干净利落。
我们牵着手,在人群里蜿蜒前行,欣赏与我们这个年龄完全不相干的事物,仿佛穿梭在古老的年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