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难系,日月欺人,悠悠数十载寒暑。为人子女者,今已为人父母。
七龄入学,经十九载寒窗,心无旁骛,得一纸文凭,成书呆子半枚。由学校而入社会,不识世故,不谙机宜,循性而动,少不得碰壁,历一番打磨。
彼时,心思极敏腻又极愚钝,脾性极温和又极刚烈,气象高旷又兼琐碎。一言不合,怒火迸裂,判若两人,亦是常有。遇事随境,发于两端,作不得主。自伤,亦伤人无数。顾影自怜,常叹时运不济。戚戚然,无可如何……
回念自省,三十六年之间,人事之得丧,忽然而来,忽然而往,何其多也!是非人我,曾认得太“真”。认得真,遂而执泥,种种烦恼,由此相续…
道理简单,寥寥数字,难在体认。何为“体认”?于日用起居,待人接物,有所受用,方为“体认”。否则,徒增识见耳。
曾几何时,一句“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深以为然。道理并不晦涩,奈何“道理”如是,“我”亦如是,未有交集…甚而,又怨怼这些“道理”,怪其并无实用,名之曰“鸡汤”,再不愿碰。
改观,来自于一次为期七天的禅修。
当初,决定禅修,理由十分简单。挚友禅修归,精气神,清爽不少。难得的是,这份清爽,并未随着禅修结束而日渐消弭。我也想要收获这份清爽。
譬如游泳,实践出真知。读再多游泳的理论,不下水,终究是枉然。禅修亦如此。禅修理论,或是他人禅修之体验,至多有参考价值,若要得受用,还需亲力亲为。
如今,禅修之种种传说,开悟说,神奇体验说,不胜枚举。有人提倡就有人反对,渐呈纷纭。虽如此,何须惘然?是一是二,自己去验证便是。
禅修回来,生活中也有如许变化,这一切,并非刻意为之:
近四月中,未曾添置一件衣物。物质欲望,实质性地淡了许多。
微信群,如无必要,不多言语。
与家人朋友相处,更趋自然,不过分热络或是疏远。
近段时间,对师父所言“觉知”,“活在当下”,“允许一切,如其所是”,渐渐有了些体认。
几次境遇,刹那间,耳畔响起师父的教诲,“觉知,觉知到自己非常气愤,觉知到呼吸促急,觉知到意欲反唇相讥,逞一时之快”…神奇的是,纯然地觉知,像是光驱散了黑暗,那些喷涌的念头情绪,居然迅速冷却,不再能左右我接下来的行动。很快地,居然开始思考“痛快反击,之后呢,意欲何往”?…所幸,通过考验了。没有随顺习气,未被境界所转。
水流花谢,曲倦灯残,而云月长新。
禅修是一契机,生活还当继续,只是心境已不同。
繁华零落,只在须臾。
人生何有,固而何失?
唯愿:
正念分明,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