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杂记

作者: 朝阳花开陌上桑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09:09 被阅读0次

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此时南方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在这个时节里,南方的人们结队出游,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且看人间:青梅如豆柳如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恰似二十四节气中清明与雨水和谷雨接近,南方“清明时节”往往“雨纷纷”。家乡的小农村依然保留着浓郁的祭祀风俗。清明时节,扫墓人带着工具和祭祀用品蹒跚在山间,走到深处时,腰以下都被茂密的绿野挡住,蓦然回首也看不到来时路。凭着记忆寻觅先辈长眠的地方,默无声息的埋头除去坟周的杂草,然后从容的烧纸烧香。细雨打落在扫墓人头顶的竹编斗笠上,打湿了坟头上新压的细长红纸条,微风一吹,纸片飘荡起来,新点的红烛摇曳不定,晃着墓碑上年代久远的刻字,那大抵讲述着坟墓的主人姓甚名谁,生卒年月,膝下子女。这扫墓人或年长,依稀记得主人的音容笑貌,望着墓碑定定的想些什么,有时无意识的说出几句不连贯的话,有时双手交叠,搭在锄头长木柄顶端,淡淡的叹口气;或年轻,谨记着父辈的嘱托,尽一份后辈子孙的孝心,有条不紊的整理干净,再恭恭敬敬的鞠几个躬,心中默默述说着一年来发生的重要事情,祈求着先辈保佑完成来年的心愿。纸钱烧的差不多了,还得点上一小串鞭炮,寂静的山林断断续续的回荡着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尘埃落定后,火红的炮纸与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一样,一簇簇,扎根在这片红土地上。

大概是由于某些风俗习惯的限制,或是分工不同,加之山径曲折,有时下雨路滑,我几乎不曾见过村里的小孩和女人上山祭祀。而我既好奇山中的故事,又不愿和婶婶们在厨房忙着和“锅碗瓢盆”打交道,更耐不住寂寞,总是要跟着父亲上山,哪怕常常陷进草丛探不出头,或者脚一滑溜下小山坡,以及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避开疯长的荆棘。我总是分担着一小部分的重物,尽量闭上嘴,学着大人迈开腿,穿过一片一片的荒草,找寻埋葬在其中的情怀。在这样的时节里,苍茫的大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成片的荒草和映山红,既有年代的萧条,又有青春的风茂。有一种新旧交替的恍惚感,又有一种历史与当代交叠的厚重感。

晌午之际,祭祀接近尾声,或者搁置下午再进行。满身泥泞和大汗的扫墓人都回到家中,稍加整饬,就和族内年长的人一同被请到祠堂,成为座上宾,碗筷早已备好,酒也已倒满,辛苦过后,“散清宴”就在一阵鞭炮声中拉开帷幕。大人们互相敬酒,畅谈近况,追忆往昔(我对先辈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父辈的追忆),小孩儿伸长筷子夹对面喜欢吃的菜,敏捷的抓几把果盘里的干果,妇女们忙碌的穿梭在厨房里,洗菜,切菜,烧火,做饭。一时间,碰杯声,欢笑声,咀嚼声,脚步声,小孩儿尖叫声,打闹声,混杂着屋后老树林中的鸟叫声,热闹非凡,同族几代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今日清明,身处离家千里之外的“北国春城”――长春,眼前却毫无春意:除了一些常青树,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朵花开,没有一滴春雨。杏树还只是干枯的一蓬,光秃秃的细枝自然下垂,像褪色的舞女的裙。我站在树下,想着何时才能“杏花吹满头”。没有粉霞似的樱花,没有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更没有老屋后山上鲜红的杜鹃花。

 没有,什么也没有。

 素衣不起风尘叹,奈何清明不到家。

 我今未归,景亦娇否?

 我今未归,墓似新否?

 我今未归,君仍安否?

相关文章

  • 清明杂记

    小时候对清明节没有任何感觉,对于从小说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来说,我是个无神论者,觉得这种形式实在有...

  • 清明杂记

    时至清明,又回到了枫桥。 每年的这个节假日,老妈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过清明。我都会回到爸妈身边,跟着老爸老妈,带着...

  • 清明杂记

    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此时南方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

  • 清明杂记

    北国春渐暖,柳绿雁归时。 谷映顽童笑,空悠祭祖词。 林间寻彩蛋,围坐共寒食。 嘻闹秋千上,不觉暮色迟。

  • 清明杂记

    现在,有很多事都在移风易俗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人们登仙之后,从入土为安改革成入“炉”为安,听说又在湖北试点推广...

  • 清明杂记

    中国人的节日往往是与吃相关的,什么样的节日,吃什么样的东西,都有讲究。 过年的饺子自不必说。立春烙春饼,端午包粽子...

  • 清明杂记

    清明,回老家扫墓。头天晚上大雨滂沱,担心扫墓会受影响 ,第二天一起床,就看到清晰、明朗的天空,看来是放晴了。 一年...

  • 清明杂记

    清明杂记 迟暮春日, 红红绿绿, 飘飘渺渺, 时光还遗忘在清明之思吗? 若是往年, 清明时节雨纷飞,恰印行人欲断魂...

  • 清明杂记

    清明是母亲下葬的日子。姨母们与姨父们都来了。 母亲过世已两月有余。经时间洗涤,我的情绪已逐渐好转,虽偶...

  • 清明杂记

    奶奶给了我10块钱,爷爷给了我一个小药瓶。 紧紧拿着两样东西,在午后的村中穿梭。 村卫生室没有这种药,连找两处,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sa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