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了一遍《太傻天书》第五章第1节“世界的层次”,感觉似雾里看花。今天,我又阅读了两遍,感悟到一个道理:不同层次的世界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不同层次的世界模式既然都在时间中,因此也都要解决分离的问题,都要认识自己的本质和接受自己的真相,就算你到了佛教所说的那种净土或基督教所说的天堂,你会发现,其实那里只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世界,虽然比起沙漠中心的荒谬和颠倒要和谐很多,也充满了光和爱,但是哪里也有自己分离幻觉,也有自己的大脑的病毒,哪里也有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只是深浅和层次与你现在的沙漠正中心的感觉完全不同罢了。
“爱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它的要求是:人应该自我完善,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该忍耐、宽恕,要爱仇敌,并从爱仇敌进而反对暴力反抗。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达到博爱的最高境界--爱人如己。但是,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次分裂,每次的分裂都有大规模的流血械斗,甚至战争发生。
1054年,基督教东、西方教会领导集团为了争夺教会最高领导全而正式分裂,分裂为“西教”和“东教”,“东教”即现在俄罗斯,保加利亚地区的“东正教”,信奉“圣母”玛丽亚;“西教”强调自己的是“普世性”,称为“公教”,建立了教廷体系,罗马为教廷核心,又称为“罗马天主教”,在其影响下建立的一系列国家,包括英格兰,苏格兰,西班牙,法兰西,德意志诸国,奥地利。
中世纪著名的“十字军东征”是罗马天主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十字军东征历时200余年,是一系列在罗马教宗的准许下进行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合并东正教,扩大天主教的势力范围,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鼓动农民和商人,到东方去寻找乐土。
1095年冬,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的克勒芒召开宗教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的主教、封建领主平民几千人。教皇煽动教众“圣城耶路撒冷是耶稣基督诞生的地方,他的陵墓也在那里,但邪恶的异教主占领了圣城,是奇耻大辱,主恳求你们夺回圣城耶路撒冷”,他还鼓吹“东方国家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蜜和乳,连穷人也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1097年,十字军渡过黑海海峡,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先后攻克了尼西亚、安条克。1099年包围了耶路撒冷。经过40多年苦战,十字军于7月15日攻陷耶路撒冷。他们无情地杀戮居民:他们洗劫伊斯兰教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劫掠寺里值钱的物品。血腥的屠杀把耶路撒冷变成了恐怖和仇恨之城,疯狂的掠夺使侵略者个个成了富翁。
此后,教皇又多次组织十字军东征,但响应者越来越少,最终以失败告终。
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释迦牟尼涅槃后,佛弟子们为防止佛陀遗教散佚,举行了佛经的第一次结集。这次结集是由佛陀的著名弟子摩诃迦叶主持完成的,参与结集的共有五百阿罗汉,故又称五百结集。
不少佛教史研究者认为,这次结集背后其实暗含了一场佛教教团内部的权力之争,争斗的双方正是佛陀的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
还有学者指出,迦叶与阿难纷争的背后,还有路线斗争的问题。以迦叶为首的苦行派,注重严格戒律,禁欲禅行,他们认为“律”重于“法”,主律授戒的“律师”的地位高于讲经说法的“法师”;而以阿难为代表的学院派,注重探究人生“真实”,把握真谛。这种“律”与“法”的分歧,也成为后来佛教发展中互相制约的两种倾向,出现了苦行修持派与学院求真派的分野。
基督教和佛教在其众多的信徒眼中,无疑是片圣洁的净土,在各自的教派之内,尚且有权力之争、财富之争、路线之争,何况我等生活在物欲横流、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可见,每个层次的世界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理解一切、接受一切、走出分离、不再寻找、放下追逐,用无区别的爱将一切矛盾、问题、冲突合为一体,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谐。
网友评论